井岸 井口风水讲究



  • 故乡的水井陪伴了我的成长,也见证了社会的进步 。
  • 水井存在的年代应该在周朝,距今至少三千多年了,那时候它的社会地位相当崇高,不但与城邑相共存,而且是政治制度的象征 。
古代的水井究竟在生活中佔有怎样的重要性呢?古代人是怎样尊崇水井的呢?让我们移开停留在现代种种饮水机器上的目光一一回到古代 。
一,古代的城市水井一个城市最古老的建筑是什么?我的看法是城墙、庙宇和水井 。
古时候的天灾人祸、战争、瘟疫频繁,人们饱经磨难,但是,灾难过后,首先恢复生机的是水井附近的地方,先民逐水而居的本能,使得废墟又现生机 。
什么是“井”呢?《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凿地出水曰井” 。井在古时候与人们的关系至为密切,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使人们从单纯的狩猎、釆集的原始生活步入了刀耕火种、耒耜为食的农业社会的标志 。古老的谚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就是这个社会的真实写照 。”
井岸 井口风水讲究

文章插图
水井究竟是谁发明的呢?最大的可能是有“万世文明之祖”的伏羲氏发明的?
《周易》下篇第四十八章为《井》卦 。专门的“井篇”,有一句为:“井养而不穷也,叹美井德,愈汲愈生,给养于人,无有穷己也” 。(下面将再叙)
有几个城市都是我的生养地,都是我的故乡 。
过去,成都市的水井遍佈,大街两旁,小巷深处,以及官员豪坤的府邸后院,随处可见那一口口的水井 。水井的用途主要是生活用水 。
比如旧成都的茶馆密布,巜茶经》认为,饮茶用水,泉水为上、河水次之、井水为下,“蒙顶山上茶,九眼桥下水”,那下游处的水津街码头,自然成为挑水工的生活来源处 。但是城市中心的居民自然只能靠井水生活了 。
井岸 井口风水讲究

文章插图
官员豪坤的府邸后门,大多数是一条宽仅二米的“水巷子”,挑水苦力从城市中的井中,汲取井水,从巷中后门挑进后宅,供其一家人使用 。所以古代挑水行业乃是一种专门职业,挑水为生的城市贫民,聊以渡日 。
成都的井分为阴阳井,室外露天叫“阳井”,室内叫“阴井” 。
成都封建社会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来源大多是餐饮业、服务业、酱园业、染房、茶馆、旅社、老虎灶,一般都在自己室内开井,因为用水量大 。
过去开井,必须请“阴阳先生”勘察,必须顺应开挖处的“巽”(为风)和“坎”(为水)这两卦的重叠即是巜周易》第48卦“井”,除了看风水而外,还要看土质是否松软,水源(地下水)是否充足,然后就是选择“吉日”动土 。
成都市处于岷江的“九河下梢”,地下水充足,一般来说四、五米深即可见水 。井底的构造是怎样的呢?我不是“井底之蛙”,无从得知,但是根据书籍介绍,井底一般用杉木板或黄铜扳所制,上面凿有无数小孔,起过滤、渗透作用 。井底处理好后,即用青砖沿周圈由下而上层层垒起,至井口逐渐收小 。井壁砌好,井口以条石围砌,以防污水浸入,下一步就是设置井栏,讲究的以红砂石条为材料,稍次一点的以木材为栏 。
井岸 井口风水讲究

文章插图
成都市最著名的井应该是己故本土作家巴金先生家的那口“双眼井”,巴老回到家乡访问旧居,《家》已不再,老井犹存,这口井喚醒了巴老逝去的岁月记忆,不禁双眼湿润,“美不美故乡水”,巴老喃喃自语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