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健身:个性化、碎片化,随时随地“动起来”( 二 )


“在运动鞋的颜值和功能上 , 我更侧重后者 。 跳绳发力点在前脚掌 , 需要轻便、鞋底软、包裹性好的运动鞋 , 但一遇上寒冷天气 , 就要换上另一双高帮、有稳定支撑的鞋 。 我还收集了近40根跳绳 , 绳子直径从2.5毫米到10毫米不等 , 大部分都是四五十元的价格 , 跳绳全部加起来花了1000多元 。 ”安然说 。
许檬在各类视频网站上关注过不少“健身达人” , 她选择健身器材、课程 , 往往会受到一时流行的影响 。
“看到某个健身博主分享了动感单车的使用体验 , 一时动心就入手了一台 , 《健身环大冒险》游戏也是在最火的时候买的 。 有时晚饭吃得多一些 , 出于‘愧疚’心理打开健身App , 跳一会儿减脂舞 , 也会顺手再买点拉力带这样的小物品 , 算下来大概已花了3000多元 。 ”许檬说 。
成立于2015年的健身品牌“野小兽” , 在智能动感单车产品上看到了发展前景 。
“动感单车在国外已经发展成熟 , 年轻人听着音乐、依着教练指点踏起单车 , 锻炼之余心情也得以释放 , 我们感到这整个运动模式在国内的家庭场景也可以成立 , 便开始了创业探索 , 如今已形成‘硬件+内容+直播’模式 。 ”野小兽COO唐小侃说 。
年轻人的健身偏好与消费行为 , 也在影响着国内健身行业的入局者 。
Keep上线初期 , 更接近于一款移动健身工具 。 随着用户增长、服务扩充 , 也开始以内容和数据打通的产品为依托 , 解锁各类运动方式 。
“智能硬件、小器械、食品和服饰等消费品 , 目前贡献了Keep最多的成交金额 , 也从侧面反映出运动健身用户本身对消费品庞大的需求 。 ”黄海东说 。
对抗枯燥 , 留住年轻人
在各个健身平台上 , 常能看到以“自律”“对抗枯燥”为标题的健身视频 。 与烹饪、养宠、刷剧等生活方式相比 , 健身终究是件“苦差事” 。
安然的健身账号已获得近7000人关注 , 他注意到 , 点击量最高的几个视频 , 都是花式跳绳动作教程 。
“大家还是对交叉双摇、侧甩、箭步蹲这些花式动作感兴趣 , 这也不奇怪 , 我去学习这些动作 , 也有大半原因是为了增加一点运动趣味 , 每次都要跳绳几千下 , 若只是原地跳 , 的确比较枯燥 。 ”安然说 。
与安然专攻跳绳不同 , 许檬虽体验多个健身项目 , 却尚未养成稳定的运动习惯 , “运动本身的劳苦 , 是阻碍我健身的最大原因 , 即便运动器材触手可及 , 也还是会有犯懒不想动的时候 , 毕竟 , 家里太舒服了” 。
对于企业来说 , 年轻人能否坚持健身 , 是关乎用户留存率的重要因素 。
“目前国内健身人口渗透率偏低 , 健身用户大多是‘健身小白’ , 非常容易放弃锻炼 , ‘跑步机变晾衣架’是常有的事 , 这也是整个家庭健身行业的痛点 。 ”唐小侃说 。
在留住年轻用户上 , 健身企业大多选择从增强趣味性、陪伴感、体验度等方面入手 。
如Keep推出交互性较强的智能化产品 , 通过游戏化体验去提升用户运动时长与运动频次 。 野小兽以完播率为指标 , 不断打磨线上健身课程 。
“几年前 , 完播率长期徘徊在70% , 究其原因 , 还是课程设计不能完全满足用户需求 。 后来 , 我们借助AI技术推出千人千面课程 , 让每名用户都可以在运动中不断收到反馈 , 完播率也突破90% 。 无论是提供可用作社交货币的随机宝盒碎片 , 还是实时输出用户当下达标情况和‘高光时刻’ , 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激励用户坚持下去 , 让他们一路都能有所收获 , 甚至在健身中结识朋友 。 ”唐小侃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