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周建明】
近年来 ,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科技上对我们的封锁、打压 , 在高科技领域卡我国脖子 , 引起了人们对加强基础科学的重视 。 而今年《科学:无尽的前沿》的再版 , 76年前范内瓦·布什把发展科学作为二战后美国核心任务的观点 , 再一次在人们心中引起震荡 。 美国战后占领世界科技高地的历程 , 为我们实现科技强国提供了他山之错 , 也引起了怎样认识基础科学与应用类研究关系的讨论 。
文章图片
《科学:无尽的前沿》 , 范内瓦·布什著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分类标准
范内瓦·布什在《科学:无尽的前沿》中提出基础研究的重要性:“今天 , 基础科学是技术进步的引领者 , 这一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接近真理 。 19世纪 , 美国人以欧洲科学家的基础为主要依托 , 便可以凭借其机械发明大力推进实用技术的发展 , 但如今的情况已经完全不同 。 ”[1]据此 , 布什提出了政府必须承担起领导科学发展责任的观点 , 也标志着战后美国国家科技战略拉开了序幕 。
对于布什的这个观点 , 交通大学江晓原教授提出了技术和科学是两个平行系统的观点[2] 。 他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为例 , 认为美国主要的研发资金投入的是应用类研发 , 提出了“美国是因为重视基础科学而强大的吗”的质疑[3] 。 这个质疑 , 进一步引起了对我们应怎样用好有限的研发资金的思考 。
要考察这个问题 , 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基础研究 , 什么是应用研究 。 宁南山在读《科学:无尽的前言》之后 , 写下了感言 , 也进一步从统计部门的资料查询了对基础和应用类研发资金的分类标准:
基础研究是“指一种不预设任何特定应用或使用目的的实验性或理论性工作 , 其主要目的是为获得(已发生)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规律和新知识 。 ”
应用研究是“指为获取新知识 , 达到某一特定的实际目的或目标而开展的初始性研究 。 应用研究是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的可能用途 , 或确定实现特定和预定目标的新方法” , 试验开发经费是“指利用从科学研究、实际经验中获取的知识和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其他知识 , 开发新的产品、工艺或改进现有产品、工艺而进行的系统性研究” 。 宁南山把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统称为应用类研究经费 。 [4]
其实 , 统计部门采用的分类标准是OECD1963年在意大利的弗拉斯卡蒂开会所制定的 , 载于《弗拉斯卡蒂手册》:基础研究是“主要为了科学知识的增加而进行的工作 , 不考虑实际的特殊应用 。 ”应用研究是“考虑实际应用而进行的工作 。 ”试验开发“旨在利用基本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成果开发出有用的材料、仪器、产品、系统及工艺 , 或者对现状进行改进提高的过程 。 ”这个《弗拉斯卡蒂手册》是英国科学政策方面的专家克里斯蒂弗·弗里曼起草的 , 根据的是10年前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定义 。 [5]这个分类标准对基础科学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分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
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分类标准 , 又可以追溯到范内瓦·布什的《科学:无尽的前沿》中提出的基本观点:“进行基础研究并不考虑实际目的 。 它产生的是一般性知识以及对自然和规律的理解 。 ”基础科学的特性之一是它能开辟出多种引发进步成果的途径 。 “是所有实用知识的来源” , 是“技术进步的引领者” 。 [6]
一定是对立的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