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蚀皮肤 引发爆炸 成分不明让孩子远离“网红实验”

采访人员亲测
“法老之蛇”火星四溅

腐蚀皮肤 引发爆炸 成分不明让孩子远离“网红实验”
文章图片


“法老之蛇”燃烧时有火星 , 易引燃衣物 。 亓国梁 摄
在网上流传颇广的科学小实验中有一个实验名为“法老之蛇” 。 原版实验需要用到一种叫做“硫氰化汞”的剧毒物质 。 硫氰化汞被点燃后受热分解 , 释放出烟雾和一条长长的灰烬 , 宛如一条从地下钻出的巨蛇 。 一些网友会将原版实验过程上传到网络 , 很多商家也制作了“法老之蛇”的实验材料包 , 在网上售卖 。
采访人员发现 , 引来众多家长模仿的“法老之蛇”实验属于改良版本 , 将剧毒物质“硫氰化汞”改为了白糖、小苏打和酒精等物品 。 教学视频大都只有短短十几秒或几十秒时间 , 并未说明各种实验材料的详细配比 。 在实验过程中 , 实验人员也并未戴上手套进行点火等操作 , 为了拍摄和视觉效果 , 操作者会不停用手转动燃烧中的实验皿 , 并没有进行必要的安全提示 。
采访人员从网上购买了两款不同的“法老之蛇”实验材料包 , 在通风良好的室外环境下进行操作 。 采访人员将白糖、小苏打混合堆放在固体酒精上 , 之后用打火机点燃酒精 。 随着火焰燃烧 , 蛇状的灰烬生成 , 并扭动着缓缓增长 。 但即使在只有微风的情况下 , 随着火焰燃烧 , 不断有火星和灰烬迸射出来 。 采访人员站在距离实验器皿约半米远外 , 还是险些被迸射出的火星和灰烬“击中”羽绒服 。
在用另一款材料包做“法老之蛇”实验时 , 采访人员佩戴了厨房用隔热手套 , 模仿视频中的样子 , 尝试用手转动实验器皿调整角度 。 但实验器皿中蹿出的火苗竟将采访人员手套上的棉线点着 , 操作只能被迫中断 。
危险提示
在“法老之蛇”实验过程中 , 需要点燃酒精为白砂糖和小苏打加热 , 然后会形成二氧化碳 , 一旦操作不当 , 酒精极易着火甚至烧伤实验者 。
“大象牙膏”腐蚀皮肤

腐蚀皮肤 引发爆炸 成分不明让孩子远离“网红实验”
文章图片



腐蚀皮肤 引发爆炸 成分不明让孩子远离“网红实验”
文章图片


“大象牙膏”实验腐蚀皮肤 。
采访人员网购了材料包 , 尝试操作“大象牙膏”这一小实验 。 采访人员发现 , 两个装有液体的小瓶被放在一个写有“大象药水”字样的密封袋内 , 但“大象药水”到底是什么材料 , 却并未标明 。 和说明书上标出的实验橡胶手套不同 , 采访人员从实验套装中掏出的是一副薄薄的一次性塑料手套 。
由于药瓶密封不严 , “大象药水”已经漏得到处都是 , 连用于防护的一次性手套上都沾满了药水 。 实验还没开始 , 采访人员的手臂上就已经溅上了泄漏的药水 , 伴随着阵阵刺痛 , 喷溅上药水的部位被腐蚀成了白色 。 采访人员赶紧用大量清水冲洗 , 十几分钟后 , 手臂上的“白点”变成红色并凸出肿起 , 直至数小时后才慢慢恢复正常 。
提起科学实验小套装 , 孟女士至今心有余悸 。 “最近很流行这种实验套装 , 有的宣称能做两三百种实验 。 买来后我发现包装特别简陋 , 孩子不知道怎么把其中一袋材料弄破了 , 皮肤又红又痛 。 我至今也不知道袋子里是什么成分 , 能不能接触皮肤 , 万一沾到皮肤该如何科学处理 , 实验套装内外包装也没有任何风险警示或者说明 。 ”
危险提示
“大象牙膏”实验中所使用的“大象药水”其实是双氧水 , 高浓度的双氧水会对皮肤产生刺激性灼伤 , 引起疼痛 , 并在皮肤上形成白痂 , 甚至留下红肿或水疱 , 需立即用清水冲洗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