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窝良久不发窝,不一定是窝料的问题,可能打窝的方法不太对

文章插图
钓鱼要打窝,打窝才能将鱼群诱进窝子里,话虽如此,但是我们在实战中,恨不得把所有能投放的窝料都打下去,但是一口都没有。
当然,我们必须得知道,影响鱼口的因素有很多,不能全部归结于窝料的味型不合适,事实上,在野外水域,鱼对食物的味型并不是特别的挑剔。
只要味型不是过于复杂、过于浓郁,不说成群进窝,三五条鱼进窝试试饵才是常态,如果真的是一口都没有,要么就是窝子附近区域的水域完全没有鱼。

文章插图
要么,就是打窝的方法以及窝点附近的环境出现了让鱼感到危险的因素,比如噪音、巨大声响、亦或者其他什么原因。
我们现在往往会将原因归结为水里没有鱼、客观条件不好等,其实,窝料打下去迟迟不发窝,也有可能是打窝的方法,可能弄错了。
【打窝良久不发窝,不一定是窝料的问题,可能打窝的方法不太对】什么是打窝方法呢?就是窝料投放的数量和窝料的投放方式,窝料投放得太多、太少都不合适,同样,窝料的投放方式不对,也会导致不发窝,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打窝方法呢?

文章插图
一、小鱼抽窝
如果我们的目标鱼是小体型鱼的鲫鱼、白条之类的,手抛窝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否则手抛窝会导致饵料的落点比较散,缺乏有效参照之下,也很难保证钩饵落点和窝料重合。
如果偏差较差,抛窝的动静又比较大,鱼群即便进窝了,也不会马上游曳到钩饵处,最多会在窝料吃完之后,去试一下钩饵,随后再次逃之夭夭。
那么,是不是我们不能手抛窝呢?倒也不是,如果我们使用的是酒米来打窝,酒米入水动静非常小,所以不用担心抛窝惊鱼。
但是,窝料落点和钩饵落点不重合,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劣势,尤其对新手而言,手抛窝料落点和钩饵落点相差3~4米,窝料投放的又比较多,其实这就等于是喂鱼了。

文章插图
二、大鱼养窝
如果我们的目标鱼是鲤鱼、草鱼、青鱼这些体型大一些的鱼,那么我们就不能奢望三五勺窝料下去就有一群鱼抢着进窝吃饵。
这些体型较大的鱼,对食物的需求量非常大,而且大多是群栖鱼,少量的食物,可能会吸引到三两条过路鱼进窝,但是对大群的鱼来说,是没什么吸引力的。
如果我们的窝料不是投放在鱼道必经之处,遇到大量的食物,大鱼的警惕性也是非常高的,往往都会反复试探之下才会从外至内进食。
当然,倒不是说窝料少不能钓鱼,比如谷麦钓法就是一种小窝诱鱼钓鱼的方法,这就是窝料投放到了鲤草必经之处,说白了也是先找鱼,然后再钓鱼。
对我们大多数钓友而言,找鱼所花费的功夫,不如养窝效果好,所谓的养窝,就是提前打窝、有规律补窝。短则2~3天,长则4~6天,就能让鲤草习惯到我们的窝子里觅食了。
那么,如果我们垂钓的时间比较短,我们怎么办?是不是就只能拼人品、看运气了呢?当然不是,我们可以采用间断式打窝法。

文章插图
三、间断式打窝法
间断式打窝的方法很简单,用打窝勺、打窝袋等器具,少量、多次,高频率打窝,每次大约半勺的窝料,每隔5~8分钟抛一次。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