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寒冬绽春意 35家房企有望跨入千亿元俱乐部

地产寒冬绽春意 35家房企有望跨入千亿元俱乐部


对中国房地产企业来说 , 2019年是艰难前行的一年 , 也是把握机会逆势突围的一年 。 在“严调控、去杠杆”的大背景下 , 房地产行业在2019年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 这已是业界共识 。

\n

随机采访了几个不同条线的地产界“老司机” , 得到的答案或许能折射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现实生态 。

\n

“房难卖 , 业绩压力很大 , 不得不支付渠道费找购房者 , 有的城市渠道费居然高到要支付10个点 。 ”一位具有多年操盘经验的地产业内人士向记者诉苦 。

\n

一位主管融资的地产业内人士则表示 , “能用的融资工具都用了 , 除了上半年有窗口期外 , 总体来说 , 低成本的钱市面上难寻 。 ”

\n

\n

一位主管土地投拓工作的地产业内人士比上述两位更为焦虑 , “我感觉今年休息的时间最多了 , 已经有被裁掉的危机感 。 ”

\n

林林总总 , 正如龙湖集团掌舵人吴亚军在一次业绩会上所称 , 水大鱼大、蒙眼狂奔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 调控的趋严、规模之争的愈演愈烈、融资的收紧、“大鱼吃小鱼”的并购频发 , 都让地产行业从业者感受到了一丝丝寒意 。

\n

即将过去的2019年 , 有些城市的楼市量价双双回落 , 有些地区的部分项目则一房难求;有的房企已提前迈过5000亿元的销售门槛 , 有的房企则频现债务危机只能断臂求生;有的房企决定春节放假19天以庆祝跨入“千亿元俱乐部” , 有的房企则在历经转型阵痛后含泪下达裁员指令……这就是2019年的房地产市场 , 寒意与生机并存 。

\n

收官月 调控政策仍层出不穷

\n

在2019年的收官之月 , 各地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仍层出不穷 , 调控的方式和火候也“冷热不一” 。

\n

2019年12月11日 , 湖南省长沙市发改委发文 , 对商品房价格构成进行规范 , 并将商品房平均利润率限定在6%-8% 。 12月12日早间 , 长沙市发改委回应称 , 这是长沙2017年新政有效期满后的延续 , 且仅适用于成本法监制商品住房 。

\n

同样是在12月11日 , 江苏省张家港市房产交易中心工作人员称 , 取消限售过户的政策已经停止 。

\n

12月25日 , 浙江省温州市发布《温州市人才住房销售并举实施办法》 , 该政策提及 , 优秀人才可享受配售型人才房售价打5折-7折优惠 , 配租型人才房租金打3折优惠 。

\n

“今年的楼市政策一直是双向调控 , 既有放松 , 又有收紧 。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指出 , 在地方政府紧锣密鼓的政策调整下 , 2019年年初至今 , 房地产调控次数合计达575次 , 远超去年全年的450次 。

\n

  值得关注的是 , 多城密集启动人才政策与购买住房资格往往是相关联的 , 这是2019年楼市政策的最大特点之一 。 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 , 仅在11月份 , 就有超过20个城市发布各类人才吸引政策 , 佛山、南京、上海、成都、中山等近十个城市发布的人才政策都有与人才购房资格、购房补贴相关的内容 。 从全年来看 , 全国已有超过170个城市发布各种人才政策 , 与2018年同比增幅超过40% 。

\n

但总体来看 , 此轮调控政策的总基调仍是趋严、趋稳 。 随着近两年各种调控政策的轮番出台 , 一度狂热的楼市开始被导入理性通道 。

\n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 今年11月份 , 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中 , 仅44个城市房价上涨 , 较10月份再减6城;房价下滑城市增至21个 , 为年内最高 , 一线城市广州也进入跌幅前十 。

\n

在与《证券日报》记者交流时 , 多位地产企业管理层和一线地产业内人士均表达了“楼市已经进入调整期”的观点 。

\n

增量市场“天花板”还未降临

\n

虽然身处政策调控的寒冬 , 但房地产市场的机遇也不少 , 因为中国房地产增量市场的“天花板”还未降临 。 从目前来看 , 一二线核心城市依旧维持较高的销售水平;三四线城市的楼市成交量虽然明显降速 , 但并未失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