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梗的紧急处理 急性心肌梗塞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定义:
1、心肌梗死:是心肌长时间缺血导致的心肌细胞死亡 。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的心肌细胞死亡 。
2、急性心肌梗死(AMI):
(1)、指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细胞死亡 。
(2)、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严重类型 。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1、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偶为冠状动脉栓塞、炎症、先天性畸形、痉挛和冠状动脉口阻塞所致),造成一支或多支血管管腔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尚未充分建立 。一旦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达20~30分钟以上,即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

急性心梗的紧急处理 急性心肌梗塞什么原因引起的

文章插图

2、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多数是不稳定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继而出血或管腔内血栓形成,使血管腔完全闭塞,少数情况是粥样斑块内或其下发生出血或血管持续痉挛,也可以使冠状动脉完全闭塞 。
3、促使粥样斑块破溃出血及血栓形成的诱因有:
(1)、晨起6时至12时交感神经活性增加,机体应激反应增强,心肌收缩力、心率、血压增高,冠状动脉张力增高;
(2)、饱餐特别是进食多量高脂饮食后,血脂增高,血黏度增高;
(3)、重体力活动、情绪过分激动、寒冷刺激、血压剧升或用力排便时,左心室负荷明显加重,心肌需氧量猛增;
(4)、休克、脱水、出血、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使心排血量骤降,冠状动脉灌流量锐减 。
三、临床表现
1、先兆
(1)、发病前数天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以新发生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最为突出;
(2)、心绞痛发作较以往频繁、性质较剧烈、持续时间长,硝酸甘油疗效差,诱发因素不明显;
(3)、心电图示 ST 段一过性明显抬高或压低, T 波倒置或增高,即不稳定型心绞痛情况 。
2、症状
(1)、疼痛:
①、最早出现的最突出的症状,多发生于清晨;
②、疼痛的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更剧烈,多伴有大汗、烦躁不安、恐惧及濒死感,持续时间可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和服用硝酸甘油不缓解;
③、部分病人疼痛可向上腹部放射而被误诊为急腹症或因疼痛向下颌、颈部、背部放射而误诊为其他疾病 。
④、少数病人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 。
(2)、全身症状:
①、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出现,表现为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増高和血沉增快等,由坏死物质吸收所引起 。
②、体温可升高至38℃左右,很少超过39℃,持续约1周 。
(3)、胃肠道症状:
①、疼痛剧烈时常伴恶心、呕吐、上腹胀痛,与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等有关 。
②、肠胀气亦不少见,重者可发生呃逆 。
(4)、心律失常:
①、多发生在起病1~2天,24小时内最多见;
②、各种心律失常中以窦性心律失常最多,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如室性期前收缩频发 (每分钟5次以上),成对出现或呈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多源性或落在前一心搏的易损期时( R onT ),常为心室颤动的先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