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哭了”止不住孩子哭,反而会让孩子更委屈,这句话才是精髓
父母对孩子的爱不可置否 , 但是毫无疑问地是 , 在很多家庭中父母对待孩子时尤其缺乏耐心 。 在听到孩子哭泣的时候 , 很多父母会选择直接了当地要求孩子“别哭了” , 但是其实父母的这种回应方式却并不能够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导致孩子内心生出更多的失望和沮丧 。
文章图片
女童手卡玩具却一滴眼泪没掉 , 消防员夸其勇敢 , 女孩却说妈妈不喜欢看我哭
桃子是一个很可爱的小女孩 , 性格乖巧的她很讨人喜欢 。 前不久桃子在玩玩具的时候不小心把手指卡在了玩具的缝隙里 , 桃子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把手指拿出来 。 无奈之下 , 桃子妈只好找消防员求助 。
虽然说有消防员的帮助让桃子妈安心了不少 , 不过整个过程却也十分紧张 。 最终消防员把玩具成功截断 , 这才把桃子的手指拿了出来 。 令消防员感到意外的是 , 这么小的桃子居然一滴眼泪都没掉 。 于是消防员夸赞桃子说 , “小家伙 , 你真的很勇敢!”
文章图片
不过桃子接下来的话 , 却让在场的人有些意外 , 而桃子妈则是尴尬不已 。 只听桃子奶声奶气的说道 , “我不能哭 , 妈妈不喜欢我哭的!”孩子童言无忌 , 在场的大人却心里有些五味杂陈 。
原来桃子妈非常反感女儿的哭声 , 平时只要女儿一哭 , 桃子妈都会非常严肃地训斥女儿 , 让她“别哭了”!桃子妈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这一句“别哭了” , 居然会给孩子造成如此大的心理阴影 , 孩子连手指被夹了都不敢掉眼泪 。
文章图片
父母对孩子说“别哭了” , 并不能够起到安慰作用 , 反而会让孩子很受伤
父母在听到孩子哭时 , 他们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制止孩子的哭声 , 父母以为不让孩子哭就能够解决问题 , 而事实上这并不能够给予孩子心理上的安慰 , 反倒会让孩子心里很有压力 。 哭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 , 被强行抑制的哭泣会让孩更觉孤独无助 。 对于成人来说控制情绪都是很难实现的事 , 父母要求孩子“憋回去”这显然有些强人所难 。
当孩子的哭声被父母生硬地制止时 , 他们的负面情绪将会失去发泄的出口 。 父母虽然摆脱了被孩子哭声烦恼的窘境 , 但是孩子却不得不把烦恼和郁闷压抑在心中 。 时间长了 , 压抑的情绪很容易成为压垮孩子精神状态的最后一根稻草 。 孩子的心理压力过大 , 这也很容易诱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
文章图片
父母要求孩子别哭了 , 这其实也是一种对孩子缺乏同理心的举动 , 孩子的情绪感受无法被父母所感知 , 孩子内心的安全感很容易受到消磨 。 当孩子无法从父母身上获得安慰的时候 , 他们很容易对父母的爱感到失望 , 这也使得他们与父母之间的亲密度受到影响 。
比起要求孩子“别哭了” , 父母们更应该把安慰说到孩子的心坎里
当孩子哭泣时 , 父母们应该尽可能地保持自身情绪状态的平稳 , 不要被孩子的情绪牵着走 。 当父母可以大方地给孩子一个有爱的拥抱时 , 相信这要比让孩子别哭了更能够被接受 。 孩子在哭泣时 , 被情绪控制的他们根本无法听进去父母的大道理 , 所以此时父母们最先应该做的是做好孩子的情绪疏导 。
文章图片
- 14岁女孩身高直冲175厘米,儿科医生:3样食物是“长高王”,可敞开吃
- 孩子若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的学霸,即使贪玩也没关系
- 宝宝眼睛有这些“特点”,长大后智商更高,你家娃中了吗?
- 孩子“阳了”不要慌,牢记:“4多喝,2多吃,做1事”,助力恢复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几个方面差距比较明显
- 带“亲孙”和“外孙”,哪个到头来是一场空?过来人的话很现实
- “老大傻,老二精”,出生顺序决定孩子智商?看看心理学如何解释
- 真的有天性凉薄的孩子吗?妈妈:“等病好了,孩子也打算不要了”
- 一寸光阴一寸金|著名的劝学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原诗上一句是 蚂蚁庄园12月23日答案
- 单身宝妈在国外3年,和宝宝没有“羊”的经验分享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