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泣|“我要吃,现在就要吃”,孩子想到就要,只是没耐心?父母想错了( 二 )

  
棉花糖实验经常被人引用,说的是,孩子能等1个小时后,吃面前的棉花糖,就能得到2倍的奖励。后来的跟踪调查发现,能够忍住不马上吃的孩子,获得更大的成就。这个实验被父母错误地认为,是延迟满足孩子,让孩子获得更大的成就。所以父母故意延迟满足孩子,试图让孩子明白需求必需等待,从而训练延迟满足的能力。  
  
哭泣|“我要吃,现在就要吃”,孩子想到就要,只是没耐心?父母想错了  
文章插图  
  
实际上是把原因当结果了,孩子之所以能等待1小时再去吃棉花糖,是因为孩子确信1小时后,实验人员会兑现2倍奖励的承诺。而没有安全感的孩子,会认为把眼前的棉花糖吃掉才是最保险的,1小时后能否兑现充满未知。孩子迫不及待地消费掉眼前的利益,一旦父母不能及时满足孩子,因为恐惧得不到,孩子会歇斯底里地要求父母兑现。  
【 哭泣|“我要吃,现在就要吃”,孩子想到就要,只是没耐心?父母想错了】孩子是因为信任,所以能够耐心等待。婴儿从小饥饿、哭泣、抱抱都能被及时、充分地满足,与父母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安全感成为孩子的生活底色,对父母和世界充满信任,确信自己的需求可以被满足,和情绪可以自由地表达。孩子的所有需求都需要被满足,被满足够了,才能走出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