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观点 | 虞永平:课程园本化过程不是书面过程( 二 )

  
3幼儿园课程要有过程  
有的幼儿园你进去以后你问老师:你们的课程是什么样子的?老师就拿了一本书给你看:这就是我们的课程 。 那么就意味着这个老师认为课程就是一个文本、就是一本书 , 书不是课程 。 这本书如何演绎 , 不同的幼儿园演绎的方式都是很不一样的 。   
单单有书不能说明这个幼儿园的课程 , 这本书到了你的手上 , 你会如何演绎?你会如何去转变?你会如何去发展?这才是关键 , 这才是真正的课程 。   
幼儿园的课程是做出来的 , 真的想了解一名幼儿园的课程 , 看书面的材料是永远不能真切把握 。 要想了解一个幼儿园的课程必须深入到班级里去 , 深入到活动过程里去 , 这样我们才能把握一个幼儿园的课程 , 所以课程它是一个过程 。   
活动|观点 | 虞永平:课程园本化过程不是书面过程  
文章图片  
  
03  
课程方案的改造和完善  
1合理借鉴 , 实践中创新  
对课程的审查它解决的是合格问题 , 它解决课程合格与否、解决适宜与否 。 幼儿园首先要选择合格的课程方案 。 适宜的问题怎么做呢?适宜靠别人是做不到的 , 只有靠自己 , 适宜的过程就是园本化的过程 。 “适宜”必须通过园本化的课程来做到 , “合格”是通过审查来做到的 , 所以要借鉴一个或者多个课程方案在深入实践的基础上面来进行改造和完善 。   
如何让课程真正适合呢?要通过实践 , 在实践过程中、在实践基础上 , 让课程更加完善 。 课程园本化的过程不是书面工程是实践工程 , 要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课程方案 。   
活动|观点 | 虞永平:课程园本化过程不是书面过程  
文章图片  
  
没有哪个幼儿园用了课程方案 , 一个学期课程就适合了 。 课程的园本化、课程的适宜性是要经过长期的实践 。 在长期的实践过程当中 , 逐步让这个课程更加适合自己 。 这个过程是一个实践的过程 , 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 , 是一个改造的过程 , 还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   
园本化的过程不是一个笔头上的功夫 。 有些幼儿园一个假期 , 园长带着几位骨干把课程方案一改 , 说我们的课程方案好了 , 大家可以去做了 , 那是不行的 。 你只是作为文字的功夫 , 不能说那个课程化就是适合的 , 必须通过大家的实践 , 去验证适不适合你 。 要思考为什么适合 , 为什么不适合?  
还有一个就是要创新 , 我们幼儿园的特点跟别人不一样 , 我们的特点在哪里 , 我们的资源又是在哪里 。 要避免把园本过程当成书写过程 , 课程是写不出来的 , 是做出来的 , 重点要在实践上 , 不要放在书面上 。   
活动|观点 | 虞永平:课程园本化过程不是书面过程  
文章图片  
  
2提升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  
幼儿园教育目标是否落实 , 不取决于政府 , 不取决于园长 , 而是取决于每一位教师的教育行为 。 教师做得这么样 , 直接决定孩子的发展 , 直接决定我们的教育质量 。 教师教什么、如何教 , 将会影响幼儿的重要发展 , 因此老师在建设过程中是特别重要的 。   
课程建设园长千万不能喊几个骨干老师去完成 , 而要让所有的老师都介入 , 每一个老师都是课程建设的建设者 , 每位老师都可以对她班级的课程进行调整 , 进行改造、进行创新 , 让课程更加适合自己班里的孩子 。 每一个老师都是课程的建设者 , 一定要有这样的观念 。 我们希望幼儿园整体水平提高 。   
课程建设不只是专家的事 , 专家可以去做但不是起关键的作用 , 不只是园长的事 。 它主要是老师的事 , 老师是课程的建设者 , 实施者 , 事实经验表明 , 那些幼儿园课程经验做的好 , 都是老师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 , 老师有种充分的热情 , 她们的课程就能充分做好 。 如果大部分老师认为这是她们的事和我们没关系 , 这个幼儿园课程是不可能做好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