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暴|专家:“经常挨打”和“没挨过打”的孩子,20年后拥有不同的人生( 二 )

  
文章图片   
2、性格走向差异  
在研究小组长达50年的跟踪调查中发现:如果一个孩子在3岁时就经常挨打,那他到长到5岁时出现的攻击性行为概率比没有挨过打的孩子增加了49% 。  
这个调查结果触目惊心:被暴力对待过的孩子,更高概率对其他人施加暴力 。并且,经常挨打的孩子可能人格分裂,产生两种极端性格:一种胆小、懦弱;一种暴躁、易怒 。  
施暴|专家:“经常挨打”和“没挨过打”的孩子,20年后拥有不同的人生   
文章图片   
3、影响孩子的认知发展  
孩子接受的棍棒教育,无非是家长在给孩子树规矩 。但是,棍棒教育,会影响孩子认知的发展 。有一个有名的“攻击性行为的社会性”实验 。当一个人攻击了另一个人,这个行为受到了肯定,其余孩子就都会模仿这个人的行为,甚至做出攻击性更强的行为 。  
施暴|专家:“经常挨打”和“没挨过打”的孩子,20年后拥有不同的人生   
文章图片   
在群里暴力中,看一个人施暴,他们就会群体模仿,对“罪人”更加严厉的施暴,一个人的底线、良知,都会被群体的“认同感”压制 。因此,当家长打孩子的时候,孩子就会认为“打人也没事”的错误认知 。当孩子解决问题的时候,也只会用简单粗暴地用暴力方式解决问题 。  
施暴|专家:“经常挨打”和“没挨过打”的孩子,20年后拥有不同的人生   
文章图片   
李玫瑾教授强调,树规矩不是施暴,不是做无法完成的任务,而是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出发,定制规则,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培养“教养” 。  
比如吃完饭才能离开做饭,吃饭不能吧嗒嘴,要定期打扫房子、要保持身体整洁等等,让孩子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感受到规矩 。  
施暴|专家:“经常挨打”和“没挨过打”的孩子,20年后拥有不同的人生   
文章图片   
总结:  
家长一定要给孩子立规矩 。原则性的问题,一定要三令五申,不断重复,让孩子刻在心里 。  
但是,如果孩子犯错了,妈妈爱你,可你也得接受相应的惩罚 。例如,一个哥哥用颜色,画了妹妹一身,惹得妹妹嚎啕大哭 。  
哥哥问:“妈妈,这样的我,你还爱我吗?”妈妈说:“我永远爱你 。但是,现在你必须负责给妹妹洗澡 。”我想,树规矩的前提,是爱!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