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伏”暴脾气孩子,学会两步走,拿足100分
01
积极面对孩子的情绪
所有孩子的情绪问题 , 都不只是孩子的情绪问题 , 这之中包含了太多的家庭因素 , 父母教育的方法 。
每天都有很多用户 , 通过各种渠道 , 向我们反映孩子的各种情绪问题 。
毫无疑问 , 他们是非常负责且非常勤奋的妈妈和爸爸 , 他们一直在学习用各种方法来应对terribletwo , horriblethree , unbearablefour……
但最终我们最终无奈地发现 , 大部分家长都只是描述孩子发脾气的各种极端行为 , 却没有几个家长能准确的说出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
大家总是觉得是不是孩子大点了就好 , 就自然而然地懂事了 。
然而 , 我们真就放任孩子这么含含糊糊地一天天长大 , 他们真的能在学会如何正确的表达情绪么?
如果 , 他在控制情绪方面永远都是那个哭闹着满地打滚的孩子 , 只是随着年纪增长 , 孩子所承担的负面后果就越大:性格脆弱 , 抗挫折能力差 , 人际关系糟糕 , 主动性低 , 缺乏独立人格……
所以 , 这就是我们必须要明确的一点:
一个合格的家长 , 必须教会孩子这个非常重要的能力:情绪表达的能力 。
这项教育越晚开始 , 就会越艰难 , 孩子受到的负面影响也越大 。
02
少走弯路 , 少做错事
让我们先来做一个简单的选择题:
你会怎么选?
相信大部分父母生活中都会选择前2个选项 , 这么做真的不能有效地调整孩子的情绪状态 , 反而更加激发矛盾 。 所以选择这两个选项的父母是不及格的 。
选择第三项的父母 , 恭喜你 , 你可以给自己打60分了 。
文章图片
我们要认识到 , 想要帮孩子正确地掌握情绪控制能力 , 是有科学理论可以依据的 , 这项理论可以帮你少走弯路 , 少做错事 , 少让孩子与家长承受本可避免的痛苦 。
它就是:
1.帮孩子正确地认识情绪 。
2.帮孩子正确地表达情绪 。
03
认识情绪本身
情绪是什么?
孩子们其实是不知道的 , 他们并没有建立起情绪和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 。 他们只知道生气了就哭 , 就闹 , 但却不会去思考自己生气的原因 。
我们要意识到 , 孩子的内在情绪和因此而产生的行为 , 其实是两种东西 。
情绪是没有对错可言的 , 行为才有 。
家长们往往也会把这两个概念混淆 , 仔细想想 , 你是接受不了孩子有诸如生气、愤怒的情绪 , 还是接受不了因为这些情绪而产生的哭闹、失控呢?
其实 , 帮孩子认识情绪的过程 , 也是一个重新梳理自己 , 调整自己的过程 。
教大家一个非常简单的认识情绪的方法:
你可以利用「兰海说成长」的情绪卡片(玩教具) , 和孩子一起玩 , 教孩子辨别这些表情背后的情绪 , 将这些情绪引申到自己的家庭环境中 , 让孩子对情绪有感同身受的体验 。
文章图片
让我们想一想自己孩子的口头禅:
如果一个孩子总说:「我生气了!」那这个家庭里是不是有人喜欢采用威胁的方式;
如果一个孩子总说:「我害怕…」那这个家庭里是不是有人胆子不够大;
如果一个孩子总说:「这是我的 , 你们不许动!」那这个家庭里是不是有人不够大方;
如果一个孩子总说:「等一会儿再做 。 」那这个家庭里是不是有人做事拖沓……
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 孩子是家长言行的映像 。 有什么样的你 , 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
当你有情绪 , 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 , 都表达出来 。 快乐的时候和家人分享 , 生气的时候用语言表达出来并用积极的方法释放情绪 。 这些都是在做自己 , 也是在教孩子 。
- 14岁女孩身高直冲175厘米,儿科医生:3样食物是“长高王”,可敞开吃
- 孩子若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的学霸,即使贪玩也没关系
- 宝宝眼睛有这些“特点”,长大后智商更高,你家娃中了吗?
- 孩子“阳了”不要慌,牢记:“4多喝,2多吃,做1事”,助力恢复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几个方面差距比较明显
- 带“亲孙”和“外孙”,哪个到头来是一场空?过来人的话很现实
- “老大傻,老二精”,出生顺序决定孩子智商?看看心理学如何解释
- 真的有天性凉薄的孩子吗?妈妈:“等病好了,孩子也打算不要了”
- 一寸光阴一寸金|著名的劝学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原诗上一句是 蚂蚁庄园12月23日答案
- 单身宝妈在国外3年,和宝宝没有“羊”的经验分享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