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孩子入园前,做好这一步,别让宝宝长成巨婴

社会|孩子入园前,做好这一步,别让宝宝长成巨婴  
文章图片  
  
“大多数的成年人 , 心理水平都是婴儿 , 所以我们是大号的婴儿 。 ”  
——心理学家武志红《巨婴国》  
“巨婴”们的行为会集中表现为一味索取、没有奉献 , 永远以自己的认知作为唯一正确性的“伪成年人” 。   
我们身边之所以会有如此多所谓的“巨婴” , 他们除了受目前社会大环境和自身性格的影响之外 , 还与中国很多原生态家庭的培养方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 几乎每一个中国式“巨婴”的背后 , 都有一对“无所不能”的父母 。   
这种教育方式经常会使得孩子一旦出现超乎自己预期的情况 , 就会情绪失控、产生过激的非理性行为 。   
他们使用婴儿般的方式来抗议 , 试图通过哭闹、喊叫、肢体冲突等极端方法来使他人甚至周围环境屈服或退让 , 达到自己的目的, 给社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   
社会|孩子入园前,做好这一步,别让宝宝长成巨婴  
文章图片  
  
下面几个令人触目惊心的例子 , 源于他们都是“巨婴”国中的一员 。  
2018年 , 上海街头出现了这样的一幕 。   
一位上了年纪的老阿姨在街上走着 , 一名男子突然冲过来将她抱起 , 在空中狂甩 。 随后 , 将老阿姨放在地上 , 老阿姨被甩得头晕 , 随即倒地 。 后来 , 男子脱掉自己的上衣 , 用力地朝着老阿姨的头部抽打 , 甚至将衣服甩在了她脸上 。   
之后 , 来了一群人 , 大家试图制止这名男子的疯狂举动 。 不料 , 这名男子反而更加猖狂 , 甚至拿来扫帚 , 准备殴打老阿姨 。 本以为二人有不共戴天之仇 , 没想到剧情反转——老阿姨正是该男子的母亲!  
据了解 , 当天 , 该名男子向母亲索要2万块钱还银行贷款未果 , 就直接对母亲动了手 。   
无独有偶 , 一名48岁的海归硕士 , 回国后不肯工作 , 靠82岁老母亲的3000多元生活费苟活 。 母亲患有尿毒症 , 不能自顾 , 即便如此 , 她依旧自责不已 。   
社会|孩子入园前,做好这一步,别让宝宝长成巨婴  
文章图片  
  
另一个案件也是如此 。 25岁青年因母亲不能满足他的生活费需求 , 便对前来接机的母亲身体连刺9刀 , 致其生命垂危 。   
社会|孩子入园前,做好这一步,别让宝宝长成巨婴  
文章图片  
  
这些触目惊心的画面和事件 , 没有一刻不冲击人们的三观 , 让人唏嘘不已 。   
不过 , 人们习惯对这类负面的新闻予以置评 , 从中体验到一种评判的快感 , 让自己置身于道德标准之上 , 甚至暗自庆幸: 自己的孩子幸亏不这样 。   
但是 , 你可曾想过 , 比起评论他人 , 如何做到不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巨婴”才更重要!  
01   
“巨婴”产生的家庭原因  
一类是因为离异或丧偶 , 父母对孩子抱有愧疚感 , 从而尽其所能地满足孩子的需求 。 为此拼命赚钱 , 给足孩子物质享受 , 却忽略了精神陪伴 。   
另一类 , 父母不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 , 只想让孩子平安健康 , 于是包办孩子们的大小事情 , 让他们尽可能地远离一切危险 。   
说到底 , “巨婴”家庭的出发点 , 跟其他父母一样 , 都是为了“爱” 。 在这一点上 , 无可厚非 。 只是这种盲目的爱有时会让孩子和家长集体迷失却不自知 。   
02   
“巨婴”思维教育模式的危害  
目前 , 我们的教育方式分为灌输式教育和填鸭式教育 , 这直接导致中国很难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 都是由于中国教育的“巨婴”式思维所造成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