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成语故事大全 成语故事大全及解释( 二 )


6、图穷匕见【释义】比喻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来的目的 。穷:尽;匕:匕首;短剑 。
【语出】 《战国策、燕策三》:“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
【人物】荆轲(卫国人,今河南省鹤壁、新乡一带)按秦王的要求,接过秦舞阳手里装有地图的匣子,当场打开,取出地图,双手捧给秦王 。秦王慢慢展开卷着的地图,细细观看 。快展到尽头时,突然露出一把匕首 。荆轲见匕首露现,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举起匕首便刺 。
7、纸上谈兵【释义】 在纸上谈论用兵(兵:打仗;用兵) 。比喻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谈 。
【语出】 清、曹雪芹《红楼梦》:“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
【人物】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河北邯郸人)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 。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 。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 。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使得秦军无法取胜 。秦国施行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 。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 。赵括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
8、负荆请罪【释义】负:背着;荆:荆条;古时用来抽打犯人的刑具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 。
【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表示退让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
【人物】战国时期,蔺相如(今河北曲阳人,一说山西临汾人)“完璧归”有功,又在渑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维护了赵王的尊严,被提升为上卿,位在廉颇(山西太原人,一说山西平遥人)之上 。廉颇对此不服 。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 。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 。“我哪里会怕廉将军?不过,现在秦国倒是有点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 。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 。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一边儿了!”蔺相如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 。他羞愧地对商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两个人终于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
9、卧薪尝胆【释义】薪:柴草 。睡在柴草上;经常尝一尝苦胆 。比喻刻苦激励自身;坚定报仇雪耻的意志 。
【语出】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遣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 。”
【人物】越王勾践(大禹子孙,姓姒si,名文命,今浙江绍兴人)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 。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 。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
10、揭竿而起【释义】揭:举;竿:竹竿,指旗帜 。揭竿为旗,奋起反抗 。泛指人民起义 。
【所有成语故事大全 成语故事大全及解释】【语出】 汉?贾谊《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人物】几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愿豁出性命跟着陈胜(今河南省方城县东孟洼村人)、吴广(今河南太康人)一块儿干 。大伙砍伐树木为兵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倒秦二世(嬴姓,名胡亥,也称二世皇帝,秦始皇第十八子),替楚将项燕(项羽的祖父)报仇 。大家还公推陈胜、吴广做首领,一下子就把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州市南蕲县镇小刘村)占领了 。大泽乡的农民一听陈胜、吴广他们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纷纷拿着锄头、铁耙、扁担、木棍来营里投军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