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事摆桌样品图片 白事家里摆设( 四 )


回族给亡人净身,除了洗涤的三个人以外,其他人一律不得人内 。亡人净身后,将其尸移到准备好的“克番”布上,按照有关习俗规定,先右后左,层层包裹,先裹“格米素”,后裹小卧单,再裹大卧单,最后加冠 。
并将腰部、头、足都用白布带子扎紧 。女尸还要加裹胸和盖头 。对在战争中为国为教牺牲的回民,免于洗礼,免于穿“克番”,允许着血衣埋葬 。在给亡人穿“克番”时,要在“克番”上撒一些香料、冰片、樟脑水、香水等 。
其目的是为了防腐驱虫,也是对死者怀念的表现 。在穿好“克番”后,将亡人放在木匣子里(有的地方是用牛皮做的担架),入匣时用布单和其它物品遮住太阳 。起灵时由四人或六人抬起 。拾木匣子的人中途累了可以换人,但匣子不许落地 。
不雇人抬灵,一般都由直系亲属担任 。〔停尸禁忌〕亡人停于堂屋,供亲友前来吊唁望丧,不设灵堂,不设灵位祭品 。穆斯林认为,人的生死由真主主宰,因此理智忍耐、节制悲哀是十分必要的 。前来哭嚎的人往往会受到在场人的劝导,但亲人离世,一场痛哭还是免不了的 。
人亡故后,忌称“死”字,一般以“无常”、“口还”、“归真”等词代称,不能说“ 尸体”, 称之以“埋体”〈阿拉伯语〉 。在停放“埋体”的地方,严禁鸡、狗等小动物进入,一般不允许打开穿布观看亡者 。(五)殡礼 。
回族称站“折纳则” 。殡礼,是回族丧葬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凡参加殡礼的人必须洗大净 。殡礼的领导者,一般都是由本坊清真寺里的教长担任,也有的根据亡人的遗嘱来确定,不论辈份、地位,只要懂伊斯兰教规,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即可 。
殡礼有的在丧主住宅院里进行,有的在院外选一块平坦、干净的地方进行 。其形式颁礼拜差不多 。先将尸体放在西边,主持人靠近“埋体”站立,其他参加者脱鞋随后排班站立,诵《古兰经》有关片段,并举意,求真主饶恕活着的和已经死去的,大的和小的,男的和女的,并祈求活就活在伊斯兰道路上,死就死在“伊玛尼”的根基上 。
之后,向左右说“色俩目” 。至此殡礼结束 。回族的殡礼一般不放在日出或日落进行 。妇女不参加殡礼,不送葬 。(六)下葬 。回族的坟墓全部是南北方向,均呈长方形的一个坑,且口大底小 。土质坚硬的地方,墓深五至六尺 。
土质较软的地方,深约一丈左右 。一般坟长六尺宽三尺 。在坑底的西边挖一个与坟坑平行的深洞,长约六尺,宽三尺,高三尺,其形状,上面是弓形,下面是平的 。这个小洞只要人能弯腰出入即可 。在地下水位较高或易塌陷的沙滩上,一般只挖一个三尺左右的坑,同时准备一个无底石棒和木盖,将尸体放入石椁中再加上木盖,以免尸体被沙士掩埋 。
下葬时,两个人先到坟坑里,其中一个到小园洞里 。然后打开木匣子,由四人将尸体缓缓放入坟坑,再慢慢送进小洞里 。使尸体头北脚南,仰卧,面向西方(因圣地麦加在中国的西方) 。之后,先用士坯垒好小洞口,然后填土掩埋坟坑 。
回族的坟墓与汉族的不同,它不是圆坟,而是长坟 。在下葬的过程中,阿訇、满拉为亡人念经,其他送葬跪听祈祷 。丧主要为亡人散也贴,其数目数十元、数百元不等 。有的丧主除了给送葬人散七贴以外,还要给每人散一顶小白帽,并将亡人的衣物散给主持殡礼的人和洗厂的人 。
在葬后的当晚,丧主还要请阿訇念经 “消夜” 。死后每头七、二七、三七、四十日,百日,周年、三年等,都要走坟、干 “尔埋里”,意欲搭救亡人,表示对亡人的怀念 。回族对坟地很重视,一般都打渔或打墙围起来,禁止在坟地周围修牲口圈、厕所,更不允许任何人在墓地大小便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