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十二法则》摆脱人生困境的方法( 二 )

下面 , 我不会逐一给你讲这十二个法则 , 得到app上有这本书的电子书 , 感兴趣的话 , 你可以去翻翻看 。 今天的解读里 , 我想跟你分享两个问题:

第一 , 这本书是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流行起来的;

第二 , 我们能从这本书获得什么启发 。

第一部分

听了我刚才读的那4条法则 , 你可能会觉得 , 它们说得都对 , 但是又好像也没说什么 。 读者对这本书的评论也很两极化 , 有人吐槽它就是一锅乱炖的鸡汤 , 也有人说它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了真正的改变 。 为什么一些人眼中的鸡汤 , 是另一些人眼中的救命良药呢?

这就得回到这本书产生的社会环境来看了 。 在今天的美国 , 彼得森的观点就像是一副清醒剂 。 他的观点有一套底层逻辑:人生在世是痛苦的 , 文化太过多元也有可能带来混乱;人不是自由的 , 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 这种观点和美国主流思想是完全相反的 。 大多数美国人都相信 , 世界是美好的 , 文化是多元的 , 人生来是自由的 。

这种观点来自一个叫“正向思考”的思潮 , 在美国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 。 有人甚至说美国的强大都跟这个思潮有关 。 说到这里 , 就必须得提到另外一本书 , 书名叫《失控的正向思考》 。 这本书里说 , 虽然“正向思考”的思潮曾经对美国社会有过积极的影响 , 但是今天它已经“失控” , 反而让很多美国人感到困惑和迷茫 。

正向思考的思潮是怎么形成的呢?19世纪初 , 刚刚独立几十年的美国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国家 。 任何人都可以一夜致富 , 当然也有可能一夜破产 。 美国人开始抛弃他们原本的信仰 , 就是基督教新教推崇的责任、劳动、坚韧等等美德 , 他们开始相信 , 人的精神力量能够战胜一切 。 当时 , 现代医疗还不太发达 , 很多病 , 医院治不好 。 有一个叫昆比的医生提出了一种精神治疗法 。 他告诉病人 , 每个人都能靠精神的力量自己把病治好 。 昆比这种听着很不靠谱的说法 , 在当时大受欢迎 , 他的思想甚至被人拓展成了一种生活哲学 。 这就是正向思考的开端 。

到了20世纪 , 现代医学发展起来了 , 这种生活哲学没了用武之地 , 从医疗领域撤了出来 , 却意外地在教人怎么赚钱的领域里红火起来 。 当时 , 美国社会上流行着很多致富经 , 都开始强调人的精神能量能解决一切困难 , 只要乐观 , 就能成功 。 围绕“正向思考” , 慢慢形成了一个产业 。 鼓吹这种思想的人会出书、出视频课程 , 还会四处演讲、开研讨会等等 。 到后来 , 连本来和正向思考对立面对新教都加入其中了 , 教士不再威胁人会下地狱 , 相反 , 他们会向信徒保证:“神要你成功 。 ”

到了21世纪 , 正向思考在美国已经泛滥成灾 。 《失控的这正思考》这本书的作者回顾 , 2007年的时候 , 她觉得整个社会到处都是好消息 。 电视里的专家一直在说经济会越来越好 , 房价会越来越高 。 很多人因此热衷消费 。 现在我们知道 , 没过多久 , 次贷危机就爆发了 。 许多人流落街头 , 丢了工作、没了医保 。

次贷危机这个残酷的现实 , 给了正向思考的鼓吹者和信徒们巨大的冲击 。 这群人本来相信 , 只要“正向思考”就能成功 , 成功之后 , 有了财富 , 世界就会变得更好 。 但是这时候 , 他们也不得不承认 , “正向思考”已经失灵了 。 面对残酷的现实 , 相信“正向思考”的人就感到幻灭 , 有些人甚至会觉得 , 活着都没有什么意义了 。 这股潮流让社会上开始产生一种消极的情绪 , 整个社会焦虑蔓延 , 精神疾病像感冒一样流行 。

这时候 , 彼得森的法则出现了 。

在彼得森看来 , “正向思考”主张人要只专注于快乐的结果 , 不用考虑潜藏的危险 , 这其实是反本能的 。 就像你开车的时候 , 总得随时保持警惕 , 随时准备踩刹车吧 。 很多美国年轻人第一次听到彼得森观点的感受 , 大概就像是学车的时候 , 陪练突然替你踩下了一脚刹车 。 谁不知道应该踩刹车呢?但是在刚学车的时候 , 我们很可能会忽视这个最重要的问题 。 彼得森给出的不过是非常传统的价值观 。 你可以这么理解 , 他红了 , 并不是因为他说了什么新奇的观点 , 而是这些简单朴素的观点 , 现在在美国没有人愿意说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