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培训,新风口下的行业想象( 二 )


专注教育科技研发的十方融海公司 , 同样洞察到成人声音教育培训领域的市场空白 , 张弛与之一拍即合 , 合伙创立了梨花声音研修院 。 两者的联手 , 填补了成人教育里声音赛道的市场空缺 , 也顺应了互联网内容由娱乐化向知识化升级的趋势 。
察觉到声音教育空白市场的不只是张弛与梨花声音研修院 。 声音教培市场规模庞大 , 泥沙俱下 , 乱序频发 。 从互联网头部音频平台自主推出的声音训练营到个体经营的声音培训工作室 , 行业里涌现出规模不一、收费各异的声音培训机构 , 打着“X天速成影视配音”“零基础配音高薪训练”等噱头吸引大众眼球 , 更有甚者假借声音训练课程之名为线上非法借贷引流 。 声音教育 , 成为了互联网经典骗局的一块幌子 。 这类噪音 , 给整体行业与从业者带来顽固的负面影响 , 也潜移默化扭曲学习者的求学心态 。
尽管制作过大量抖音科普短视频 , 但张弛深知 , “语言是习惯养成的过程” , 要将零基础的成人训练成职业化人才 , 需要有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设计体系化课程 , 也需要学员长时间坚持学习接受训练 。 他希望学员们不只关注到声音培训带来的收入机遇 , 还有改善声音对日常生活中人际交流的推动 , 以及对自我价值的感知与提升 。
成长
搭上“互联网快车”的声音教培行业 , 面对的不只是传统播音专业升学路径里同年龄层的年轻学员 , 而是来自社会各界、不同年龄层、不同受教育程度、声音基础参差的普通人 。 互联网让这些对声音魅力提升抱有热情的人们能以更低的机会成本获取专业的声音训练 。 但看似跑上同一条赛道的人们 , 不一定都奔向名为变现的目的地 。
外貌 , 经常被看做是与人交往的第一印象 。 长相、衣着、体态等视觉信息被快速分解、识别成判断一个人的细分标准 。 但作为一名教师 , 对于小莉而言 , 她更在意自己声音给他人留下的印象 。
由于工作特点 , 教师要长时间站在讲台上面对一个班的学生讲授知识 , 甚至在部分场合需要面对全校同学、家长、同行教育者等发表讲话 。 无论是线下面对面的授课 , 还是线上录播的视频课程 , 同学们不一定会一直盯着老师或屏幕 , 但一定会一直听到老师的声音 。
嗓音哑 , 音量小 , 总让别人听不清 , 自认为有缺陷的声音条件直接影响了小莉对自己事业的信心 。 虽然她仔细准备课件 , 认真排练备课 , 但小莉对自身声音的严格审视 , 让她凭借努力搭建起来的信心往往在上台讲出第一句话的时刻崩塌 。
在小莉前往韩国继续教师生涯后 , 现实更是每况愈下 。 逃不掉的自我审视 , 生疏的外国语言 , 讲台下的同学们窃窃议论她的声音难听 , 都让独在异乡的小莉倍感压力与孤独 。
有时 , 转机的到来只需要来自外部的一些推动力 。
学校新来的中国籍老师听闻小莉的烦恼后 , 反而认为小莉声线独特 , 有辨识度 。 “我不觉得你的声音难听啊!”她对小莉说 。 要学会悦纳自己的独特声线 , 学会接受自己的发声瑕疵 , 在新来的老师鼓励下 , 跨过心理障碍的小莉开始走上自己的练声之路 。
深呼吸 , 肩部不动 , 气流穿过胸腔继续下沉 , 横膈膜打开 , 小腹微胀 , 略作停顿 , 再缓缓吐气 。 加入梨花声音研修院后 , 一次次的腹式呼吸练下来 , 小莉掌握了正确的发声方式 , 明显减轻了由于长时间讲话授课给嗓子带来的损伤 。
虽然选择了国内的声音训练课程 , 但由于网络课程的课程规划自由度高 , 身在异国的小莉也能按时按量完成课堂学习与课后练习 , 量变最终积累成质变 , 与声音一同改善的还有小莉的事业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