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2021十大国产新能源汽车十大赢家( 二 )
不过 , 比亚迪行情火爆的背后 , 仍存在不少挑战 。 其中最为显著的问题莫过于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
2021年前三季度 , 比亚迪在营收同比增长38.25%的情况下 , 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64.45%至8.86亿元 , 而这还是在公司财务费用同比减少了近17个亿的情况下 , 若比亚迪财务费用维持2020年的数据 , 则其2021年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将亏损超8亿元 。
口罩业务的消失、原材料的涨价都是比亚迪利润受挫的原因之一 , 而更重要的是 , 公司目前高达241倍动态市盈率的估值 , 已经为未来的成长埋下了隐患 。
相较而言 , 营收、扣非净利润分别是比亚迪4倍、20倍的上汽集团 , 市值仅是比亚迪的约三分之一 。 如果不能在销量持续高企的同时提升利润 , 比亚迪还能否在未来维持住投资者们的信心 , 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
长城销量、股价双丰收 , 后续发展仍存变数
【揭秘2021十大国产新能源汽车十大赢家】如果按照在二级市场中的市值来看 , 那么国内仅次于比亚迪身后的车企 , 是长城汽车 。
2021年前11个月 , 长城汽车新能源车销量增至11.4万台、同比增长162% 。 公司股价在年内增幅一度超80% 。 而若将时间放宽至2020年初 , 长城汽车的市值涨幅一度超7倍 。
得益于此 , 2021年10月19日 , 长城汽车创始人魏建军曾以310亿美元身价登顶河北首富、汽车行业首富 。
不过 , 长城汽车作为老牌车企 , 其实并没在第一时间跟上新能源刮起的东风 。 2016年的一次股东大会上 , 魏建军曾亲口表达了对新能源汽车环保性的担忧 , 其还表示 , 长城只做新能源行业的追随者 。
这直接导致长城汽车在2018年才缓缓成立电动车品牌欧拉 , 而定位为“女性化汽车品牌”、补贴后售价不超过15万元的欧拉 , 难以支撑长城汽车完整的新能源布局 。

文章图片
图4/8
为进一步提升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竞争力 , 长城在采用纯电+混动+氢燃料三条腿走路的基础上 , 还推出了WEY、沙龙智行等不同定位的品牌 , 以应对市场的不同需求 。 魏建军的目标是 , 在2025年实现400万的销量 , 其中320万辆来自新能源汽车 。
但一方面 , 长城汽车销量增速已多年徘徊在20%以下 , 如以此计算 , 其2025年400万辆的目标基本不可能实现;另一方面 ,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 , 并没有像上汽、吉利、一汽等传统车企一样选择与“大厂”合作的长城汽车 , 想要完成逆袭 , 难度颇高 。
吉利新能源未达预期 , 2022押注极氪
与之相对的是 , 和长城、比亚迪并称“自主品牌三强”的吉利汽车 , 在新能源造车方面却是“起个大早 , 赶个晚集” 。
2015年 , 吉利就推出了旗下首款新能源汽车帝豪EV , 并开启名为“蓝色吉利行动”的5年规划 , 计划在2020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吉利整体销量90%以上 。
此后 , 吉利先是在新加坡发布高端纯电动品牌“几何汽车” , 又将极星品牌从沃尔沃分离出来 , 还在帝豪的基础上 , 推动领克品牌也发布新能源战略 。 但2020年吉利旗下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仅为5.16% , 与目标相去甚远 。
数据显示 , 吉利新能源销量在2019年尚处于行业第四名 , 到2021年前11月 , 仅以8.13万辆位列行业第十一位 , 已掉出前十 。
在李书福看来 , 蓝色吉利行动的失利“不是战略方向错误 , 也不是战略执行失败 , 而是历史时机没有成熟 , 外部战略条件没有形成 。 ”
也有部分行业人士认为 , 吉利没能维持住先发优势的一大原因是过于依赖B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