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前董事长王建宙:巨头“楼塌了”的故事,我见多了( 三 )


“比如 , 当公司业绩大幅下滑时 , 普通人都知道应该加强研发 , 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 提高核心竞争力 , 但这些企业做的第一件事情往往是裁员 , 尤其是那些高端研发人员 。 我问过一些CEO这么做的原因 , 回答是因为核心技术人员的薪酬高 , 裁掉他们能快速降低人力成本 。 除了裁员 , 这些公司还会出售资产 , 而且是最优质的资产 , 因为可以卖个好价钱 。
“这些CEO都是智商高、能力强、经验丰富的人 , 为什么会做出这些在普通人看来难以理解的决策呢?我想 , 这就是资本的力量 。 对于企业来说 , 资本是一把双刃剑 , 可以是推动力 , 也可以是破坏力 。 资本是短视的 , 它的趋利性决定了它的短视 。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支持 , 它可以使企业火箭式地上升 , 也可以使企业一落千丈 。 我想提醒中国的企业家们 , 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 ”
“大家批评的焦点在不断变化”
《环球人物》:中国移动通信的技术水平目前在世界处于什么位置?
王建宙:从1G到3G , 我们都在追赶发达国家 , 到了4G时代已经可以并跑 , 5G时代则是我们领先 。 现在和国际同行交流时 , 每当我说到中国5G的发展情况 , 他们确实是非常羡慕的 。
《环球人物》:在这个过程中 , 您经历过哪些难忘的时刻?
王建宙:太多了 。 2005年 , 我去湖南郴州一处比较偏僻的农村考察 。 蓝天白云下的田野里 , 我第一次看到一个农民在用手机打电话 , 那一刻我非常激动 。
我曾经在农村插过队 , 知道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是相当差的 , 看到农民终于用上了手机 , 那种激动的心情无法用语言形容 。 回去后 , 我特意把这段经历写了下来 , 作为一个纪念 。
另一次难忘的时刻是2007年 , 中国移动在珠穆朗玛峰建成了基站 , 我接到同事从珠穆朗玛峰上打来的电话 , 听到他们气喘吁吁地跟我通话 , 听到呼啸的风声……那一刻也非常激动人心 。

中国移动前董事长王建宙:巨头“楼塌了”的故事,我见多了

文章图片
图4/4
2007年 , 中国移动在珠穆朗玛峰建成了基站 。
《环球人物》:企业一把手的位置也要面对很大压力 , 您是怎么看外界对中国移动的批评的?
王建宙:确实压力很大 , 因为这个领域不仅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 , 还跟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是一刻都不能停的 。 大家批评我们首先是因为关注这个行业 , 其次说明我们做得不够好 。
我也发现 , 这些年大家批评的焦点在不断变化:早年是手机信号不好 , 后来是话费太贵 , 然后是网速太慢、流量费太贵……我们一直在接受大家的意见和建议 , 不断地改进 。 我想这些关注点的变化 , 也能反映出中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
《环球人物》:近年来 , 世界局势也在不断变化 , 您认为移动通信行业的格局会有什么改变?
王建宙:由于疫情、地缘政治等原因 , 这个行业确实发生了很多变化 。 我们无法控制别人的想法 , 最重要的还是做好自己的工作 。 以智能手机为例 ,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 中国企业目前已经能够自主研发、制造大量元器件 , 更关键的是 , 我们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生态系统 , 这在移动通信领域非常重要 , 不是一两年、三五年就能形成的 。
因此 , 近年来虽然有一部分制造业转移到其他国家去了 , 但手机制造所需要的很多元器件、零部件仍然要在中国生产 , 也就是说 , 手机制造的供应链还在中国 , 转移到国外的生产线目前主要是做组装 。 现在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把那些卡脖子的短板解决掉 , 在核心技术研发上投入更多资金和人才 。 只有这样 , 才能在5G和未来6G的研发制造方面保持优势 , 对此我还是很有信心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