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寒夜里,到底谁在抢夺充电桩?( 五 )


程野自己住在顺义东马各庄村 , 20平的小开间一个月1000元 。 在他山西老家的村子里 , 一半的年轻人出来打工 , 不少在北京跑货运 , 程野跟着一个同乡来了这里 。 在北京顺义的这个村子 , 小卖部店主说着一口山西方言 。 村里有最正宗的山西面馆 , 老板也是山西人 。
这几年 , 不少同乡已经回了老家 , 回去的生活完全可以想象 , 做一些轻松的工作 , 跟家人在一起 , 闲暇的时候跟亲戚朋友吃饭、喝酒、聊天 。 但程野没有回去 , 对他来说 , 来北京的唯一目的就是赚钱 , 所有的时间都要用在这件事上 。
程野出身农村 , 十年前跟爱人结婚 , 有了儿子 。 去年 , 他在老家的市区买了一套房子 , 月供3000多元 , 十几年才能还完 。 “同村的都买房子了 , 咱要是不干的话 , 拿什么买?”村子里的小学只剩了零星几个孩子 , 他“不希望儿子像我一样” , 就让爱人留在老家 , 送儿子到城里读书 。 爱人给儿子报了不少兴趣班 , 一年一万五 。 他的口头禅是 , “想这些有什么用呢?”但实际上 , 每一天他都在想 , 自己应该赚多少钱 , 才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 他也后悔没有早点买房 , “要是二十五六岁的时候买下房子 , 那时候就好了” 。
在北京的这些年 , 程野总是怀念小时候 , 那时候还没长大 , 不用负那么多责任 , 天塌下来还有父母 , 自己只有快乐和自由 。 小时候老师问程野 , 你的梦想是什么?程野说 , 想开车 。 没想到童年的梦想很容易就实现了——前些年做农副产品生意赔了25万 , 现在他只剩下两辆车 , 一辆货车 , 一辆小车 。
杜亮的老婆、孩子都在唐山老家 。 20岁的儿子还没工作 , 每月指望着杜亮给生活费 。 4年前刚来北京时 , 杜亮在李桥的一家钢厂工作 , 上保险到手工资3000元 , 不上保险是5000元 , 他选择不上保险 。 转行做滴滴主要是因为“来快钱” 。 他尽可能地缩减着吃穿用度 , 早餐用两根油条草草解决 , 一天的餐费被压缩到10元左右 。
每天凌晨两点充完电 , 杜亮回到他11平方米的小开间中 。 屋子里的地暖是坏的 , 室温只有10℃ , “地面摸上去冰砖一样冷” 。 但杜亮没有更多的休闲娱乐时间 , “回去就是死猪一样躺着睡了” 。 这个夜晚 , 他一边等着车充电 , 一边靠着座椅 , 准备小睡一觉 。
隔着一个栅栏 , 凌晨两点 , 顺平路上车来车往 , 负重的货车轮子辗过马路 , 汽笛声接连响起 。 程野说 , “顺平路没有安静的时候” 。 另一位货车司机觉得 , 北京的生活节奏过快 , “路上走的车都很急 , 急得跟要打仗似的” 。 晚上的北京跟白天没有什么区别 , 白天车多 , 晚上车流也不断 , 不管什么时候路上都有人 。 他觉得奇怪 , “你说我们这干活的不睡就不睡 , 这开私家车的也是大晚上的乱跑?”
【北京寒夜里,到底谁在抢夺充电桩?】对程野来说 , 充电桩就像是一个小小的港口 , 在充电的一个半小时里 , 他可以忘记从前失败的生意、贷款 , 忘记刷新App看有没有新的订单、自己明天要跑几趟、该几点起床 , 他可以点一支烟 , 在充电桩电流“嗡嗡”的声音里把自己彻底放空 , 或是躺下来没有顾虑地眯一会儿 。 这个时刻是平静的、稳妥的、珍贵的 , 充电成功的指示灯亮了 , 今天的工作结束了 , 很快 , 他可以回家休息 , 给自己充满电 。 新的一天 , 接着跑起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