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租公寓流血继续:房东被迫降价,有公寓商让员工用鸡血版屏保( 二 )
陈丽打算与自如解约 , 按照合同走违约流程 。 但隐藏在合同中需赔偿的高昂装修费用 , 让陈丽产生了退缩念头 。
据陈丽介绍 , 虽然解约能让其获得两个月房租的违约金 , 但她也要支付额外的装修费用 。 按照陈丽的房屋估价表来算 , 这笔费用要比房租高出4~5倍 。 实际算下来 , 原本应得到赔偿的陈丽 , 却要倒赔一大笔 。
房东与自如签订的资产管理合同
陈丽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待遇 , 面对陈丽的质疑 , 自如管家回应道 , “公司一直都是这么签的 , 我也没办法” 。 这样的回复 , 陈丽显然不满意 , 最近一段时间 , 她正四处找律师咨询 , 成为了房东维权群里的活跃分子 。
随着被公寓方要求降租的房东人数扩大 , 房东维权群的人数也从寥寥几人 , 涨到了数百人 , 维权对象涉及自如、蛋壳等公寓商 。
但即使要到了赔偿金 , 摆在房东们面前还有一个更大的难题 , 房子该如何处理?以现在的市场情况来看 , 无论是自租还是另租给其他长租公寓方 , 房东们都要面临一场新的博弈 。
这个问题陈丽思考了很久 , 她还没有想清楚 。
盲目扩张里的“N+1”魔咒
这场大规模地房东降租潮里 , 拆隔断是事件起变的重要导火索 。
对于自如、蛋壳、相寓等长租公寓而言 , 由于其重装修策略 , 它们大多依赖“N+1”模式 , 通过对房间结构的二次改造 , 实现盈利 。
所谓“N+1”模式 , 是指将房屋中面积较大的客厅、起居室重新改造后以一间新的房源重新面向租户出租使用 。 一直以来 , 北京市各区提出“出租房屋不得改变房屋内部结构分割出租”的要求 , 但隔断房却始终屡禁不止 。 2019年7月份 , 北京市住建委发布租赁文件后 , 市场严打“N+1”模式的力度加大 。
自此之后 , 长租公寓拆隔断的消息频出 。 但在另一面 , 隔断房也在以新的方式“卷土重来” 。
据房东透露 , 为了躲避政策监管 , 长租公寓商们也以一种新的方式钻空子 。 他们在出租前 , 提出由房东和物业报备装修 , 伪装成业主自住的方式 , 再由长租公寓装隔断 , 重新出租 。 这种操作 , 绕过了“租房不能打隔断 , 租赁人均面积不小于5平米”的监管范围 , 最终以业主自住改造房屋格局的方式 , 面向市场出租 。
这种“打游击”式策略 , 让隔断房成为屡禁不止的灰色地带 。 景晖智库首席经济学家胡景晖分析表示 , “对于长租公寓来说 , 建隔断房的成本也不高 , 拆了再建常有 , 规范国内长租公寓行业的发展 , 可适当借鉴国外经验 , 尽早规范租赁市场 。 ”
长租公寓依赖“N+1”模式最重要的原因 , 在于其自身造血能力并不强 。 华菁证券此前测算 , 入住率95%的情况下 , 拿房成本达到租金收入60% , 企业息税前利润率为0 , 也就是说 , 企业必须控制拿房成本在60%以下 , 入住率在95%以上 , 才能实现盈利 。
这就意味着 , 入住率成为长租公寓盈利的最要指标 。 而进入2019年 , 长租公寓频频爆雷 , 在年底退租多、招租淡季、融资难以及严把租金贷等各种因素叠加下 , 长租公寓因为盲目扩张和运营短板产生的资金链问题 , 变得更为突出 , 跑路事件频发 。
“爆雷表面是资金问题 , 本质上是供给的非理性扩张 。 ”空白研究院院长杨现领分析认为 , “一大批开发商、酒店系、中介公司、创业者进入长租公寓领域 , 在短期内形成一个‘供给突起’ , 即供给的突然增加 , 叠加稳中有降的、相对不足的需求 , 市场形成阶段性的供给压力 , 随之 , 租金、出租率、出租周期等关键指标 , 必然会处于恶化状态 。 ”
2018年年中 , 在资本的助推下 , 自如、蛋壳、相寓等长租公寓大肆扩张 , 不惜高价抢房 , 占据市场份额 。 2018年8月 , 前我爱我家副总裁胡景晖曾炮轰长租公寓 , “以自如、蛋壳为代表的长租公寓运营商 , 为了扩大规模 , 以高于市场正常价格的20%~40%争抢房源 , 导致房租暴涨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