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拉德的这套理论也给硅谷的同质化的倾向奠定了基础 。 当然 , 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 , 这套理论适用的对象恰恰是在硅谷创业的斯坦福毕业生 。 这些年轻人都来自相近的社会阶层 , 接受相近的教育 。 但同样是这些人 , 在吉拉德的帮助下 , 现在可以自相矛盾地解释 , 人类其实和他们一样 , 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可以反过来告诉人类它真正需要什么 。 如果有人问这些斯坦福大学毕业生 , 他们真正认识多少其他人 , 他们可以回答说 , 他们根本不需要认识别人 ,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吉拉德 。 吉拉德理论的让他们认为 , 他们可以从一个小型、同质的圈子里得出结论 , 并且声称 , 这一结论代表着广大群众的需求 。
文章图片
美国硅谷
危险or安全主义
哲学家维里利奥(Paul Virilio)在他2005年出版的小册子《真正的意外》中断言 , 现代性对不断创新的迷恋 , 同时孵化出了危险 。 意外和灾害在此不是隐喻 , 而是“实在”——事故是一切新事物的结构性组成部分 。 简而言之 , 世界就是事故 。 进一步了解他的论证 , 可以提出一个论题:如果事故不是例外 , 而是正常状态 , 那么每一个技术项目本身就是不完整的构造 。 由于这种缺陷 , 有一种强迫性的永久改进 。 高科技公司产品的发展几乎无一不是对这一观点的重复印证 。 比如 , 计算机病毒和与之相伴的杀毒软件的出现 。 技术进步本质上是防范风险(事故)能力的不断提升 。
保护(防范风险)一直是文化的基本功能 , 从石器时代的洞穴到现代的复杂官僚机构都在履行这一职能 。 然而 , 人类世界从来就不是一个排除了危险的“安全空间” 。 在克罗马农人的洞穴里 , 剑齿虎被禁止挂在墙上 。 因为 , 即使在安全的情况下 , 作为一种象征 , 威胁总是存在的 。 无论是契约性的文件 , 巴洛克歌剧 , 还是恐怖电影 , 都是为了将外部世界的不可预测性保持在一定的安全距离内 , 但同时又在内部重新创造新的外部(风险) , 使大家更容易地接受这些风险 。 然而 , 随着高科技公司不断深入风险的腹地 , 他们带给了人们一种幻觉 , 技术的进步能消除一切风险 , 为世界打造一个安全空间的乌托邦 。
安全主义(safetyism)在当今社会中不可阻挡地迅速崛起 , 大众越来越不愿意承担作为生命本质的风险 。 高科技公司在现实世界中顺应了这股潮流 。 前不久 , 扎克伯格宣布了将Facebook打造成一个三维元宇宙的最新计划 。 这一计划也可以被视为“安全主义”的一种表达 。 一个完整的经验世界 , 可以用VR体验来代替 , 人们可以在其中移动而没有身体上的危险 , 并且过滤掉所有威胁性的内容或人——这的确会是一个完美的“安全空间” , 没有传染性病毒和有毒思想 。 专栏作家刘易斯(Norman Lewis)认为 , 虽然过去有很多虚拟现实乌托邦失败的例子 , 但是 , 这次情况可能有所不同 。 因为:“元空间可以真正受益于对‘安全’空间的强大政治和文化需求 。 用户将能够创造他们的沉浸式现实 , 在其中他们可以与志同道合的‘化身’混在一起 , 而不需要冒险去工作或与人面对面地交流 。 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安全’的呢?”在这种背景下 , 外部世界和那些可消除的危险必须被“表现”得更加危险 , 这促使人们要求越来越多的“安全空间” , 从而启动一个无穷倒退的过程 , 直到最后根本就没有不受保护的外部 。
【“假装”:硅谷科技巨头不愿言说的思想起源】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