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极高:
一旦释放便不再受控
相关技术或被滥用开发生物武器
外媒报道称 , 虽然从技术上讲 , 用自我传播的病毒疫苗来抗击新冠、艾滋病、埃博拉和寨卡等新出现的传染病存在可行性 , 但如何权衡这些好处和可能更大的风险 , 却是个问题 。
不少科学家认为 , 自我传播的病毒疫苗存在极高风险 。 例如 , 谁来决定病毒疫苗应该在何时何地释放?一旦被释放 , 病毒便不再受控 , 它可能会像任何病毒一样发生突变 , 可以跨越物种、跨越国界传播 , 随时可能出现意料之外的后果 。
菲利帕·伦佐斯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 病毒学、进化生物学、疫苗开发、国际法、公共卫生和生物风险管理领域工作的绝大多数人认为 , “实验室改造的自我传播病毒在基因上十分不稳定 , 无法在环境中可预测地使用 , 特别是作为哺乳动物疫苗 。 ”
对此 , 这些提议背后的支持者声称 , 他们可以对病毒进行微调 , 预先确定病毒的寿命 , 以防止病毒一旦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就会进化 。 菲利帕·伦佐斯的研究团队称 , 这些说法并未经检验 , 并强调称 , 科学界历来对这些理论持怀疑态度 。
另一个主要令人担忧的安全问题是“双重用途” 。 随着这一领域正逐渐扩大 , 相关技术被滥用的可能性也在增加 。 从本质上讲 , 一个用于开发自我传播病毒疫苗以预防疾病的研究 , 同样也可能被用于故意制造伤害 。 例如 , 可以设计出一种类似天然的艾滋病毒一样 , 导致受感染的人或动物免疫系统失效的病毒 , 或者可以让病毒触发有害的自身免疫反应 , 攻击健康细胞和组织 。
外媒报道指出 , 虽然科研人员本意仅仅是想制造自我传播的病毒疫苗 , 但他们研发的科学技术可能会被“有心人”利用于开发生物武器 。
对此 , 菲利帕·伦佐斯团队在文章中呼吁国际社会立即行动起来 , “如果科学界和国际社会对潜在的利益、风险和适当的预防措施没有开放和包容的参与 , 自我传播病毒可能会很快被开发出来 , 并可能对地球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和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 。 ”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徐缓
编辑 潘莉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