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原题是:海信两年打造一颗芯 剑指千亿营收
在高端芯片的赛道上 , 海信无疑是被寄予厚望的企业之一 。
“芯片是海信大显示战略的核心底层技术 。 ”
1月11日 , 海信集团副总裁、海信视像(600060.SH)总裁于芝涛在中国首颗自研8K AI画质芯片发布会上表示 。
于芝涛强调 , 几十年来 , 中日韩企业围绕显示技术和产业链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 海信始终站在这场战争的最前沿 , 尤其是在芯片技术这一核心赛道 。
他认为 , 随着全球电视竞争进入拐点 , 以8K画质芯片为代表的画质核心技术 , 将成为新一轮的“制胜武器” 。
造“芯”大动作
本次中国首颗8K AI画质芯片的研发成功 , 进一步体现了海信的大显示产业布局的野心 。
芯片被誉为国家的“工业粮食” , 是整机设备的心脏 。 芯片技术是整机的技术水平标志 , 体现了产品的核心知识产权和主要附加值 。
海信在芯片研发上已有二十多年的积累 。
2005年6月 , 海信就研发出中国第一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产业化的数字视频处理芯片 。
自2015年以来 , 海信已发布5颗画质芯片 , 不断刷新中国显示画质天花板 。
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在海信发布会现场了解到 , 第五代8K AI画质芯片的研发耗时两年 , 在应用方面 , 海信第五代8K AI画质芯片已经用于整机 , 2022年将全面覆盖海信电视、东芝电视、广播级基准监视器、医疗专业显示等大显示产业 。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 , 海信不断加大芯片研发投入旨在占据竞争高地 。 1月11日 , 于芝涛在主题演讲中强调 , “芯片是海信大显示战略的核心底层技术” 。
海信芯片显示负责人余横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高端产品不仅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 同时 , 在研发过程中收集的各项技术可以快速下沉到普及型的产品中 , 带动整个产品线体验的提升 。 ”
从产业升级的角度来看 , 国产芯片研发取得突破意义重大 。
针对产业现状 ,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徐文立表示 , “我国在消费电子领域已经做到了全球规模最大 , 彩电出货量多年来高居全球市场第一 , 显示面板也做到了全球第一 , 但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仍然是芯片 。 ”
在徐文立看来 , 当前产业配套芯片依然需要大量进口 , 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产业升级和高端产品的普及 。
而在高端芯片的赛道上 , 海信无疑是被寄予厚望的企业之一 。
据于芝涛介绍 , 在芯片升级的“助攻”下 , 当前海信显示产品的属性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 , 从原先单一的显示属性发展到当前的以画质、音质、内容、交互和AIoT为五大核心的定位要素 。
在这5大核心要素里面 , 如何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体验?如何让产品始终有好的差异化竞争能力?
“对于单个产品来讲 , 最核心的就是芯片 。 芯片的规格和芯片的性能 , 将左右着终端单个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 决定了企业的利润和经营效益 。 ”于芝涛如此回应 。
在于芝涛看来 , 正是芯片研发与整机产业的协同作战 , 让海信取得了如今的成绩 。
他指出 , 海信有天然的垂直产业链优势;拥有TV整机、商显、医疗显示等需求 , 为海信芯片研发提供了产业基础 。 五十多年来的画质能力积累也为画质芯片设计、产业化提供了保证 。
技术升级打造差异化优势
于芝涛指出 , 对于电视行业来说 , 只有制造向高质量发展、产业向中高端跃进、价格之争走向价值之争 , 才会获得生机与前途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