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慢行者”】 不会扫码、只知现场挂号 渐行渐远的蹉跎背影

编者按: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推动着社会进步 , 也给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便利 。 但对于部分老年人来说 , 智能化反而成为横亘在他们面前的“数字鸿沟” , 由于跟不上时代突飞猛进的脚步 ,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少麻烦 。
【【智能时代“慢行者”】 不会扫码、只知现场挂号 渐行渐远的蹉跎背影】如今 , 正值岁末年初 , 一年一度的春运即将开启 。 广西南宁的老年群体在出行、就医等方面究竟有着什么样的体验呢?央广网广西频道采访人员就此展开了调查采访 。
央广网南宁1月13日消息(采访人员黄月芬)1月10日 , 73岁的王女士独自前往南宁市一所医院就诊时 , 门诊大厅入口的“扫码并出示健康码”环节 , 就给她制造了小小的麻烦 。
王女士在入口徘徊了好几分钟 , 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来回滑动 , 依旧没找到里面的“广西健康码” 。 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 , 王女士走了人工通道 , 和不少老人一样 , 她用笔在纸质登记表格中留下个人信息 。
“智能手机换了快一年了 , 但怎么也学不会扫码 , 每次都是手写填信息 。 我是急性子 , 看到别人拿出手机一扫就能进去了 , 我就更着急了 。 ”王女士说 。
扫码进入医院大门之后 , 挂号、缴费、看病、检查等众多环节 , 几乎都涉及智能化操作 。 对于王女士这类难以学会“扫码”的老年群体来说 , 辗转在手机APP与自助机器之间 , 实在有点寸步难行的感觉 。
【智能时代“慢行者”】 不会扫码、只知现场挂号 渐行渐远的蹉跎背影
文章图片

人工通道入口(央广网发 何宁摄)
智能化时代 老年人就医“茫然四顾”
定期到医院开药 , 对于81岁的陈女士来说已是常态 。 近几年 , 陈女士发现 , 医院的号越来越难挂上 。
“很多号前一天在网上就被放出去了 , 现场号很难挂到 。 如果要现场挂号 , 我7点钟就要出门坐公交车去医院排号 。 ”陈女士说 , 即便是一大早去医院排队挂号 , 号源也会被排到下午 。
由于智能手机的操作过于复杂 , 陈女士至今还用“老人机” 。 每次来医院 , 陈女士都需要家里人提前一天帮忙用手机预约挂号 , 才能在次日上午之前完成就诊拿药的整个流程 。
医院门诊大楼的挂号指引显示 , 挂号的渠道有现场人工挂号、自助机挂号、各种网络平台、电话号码预约挂号 。 面对这些“五花八门”的挂号渠道 , 有老人表示 , 自己只懂现场人工挂号 , 偶尔会打电话挂号 , 至于其他的挂号方式 , 根本学不会 。
“手机上的字那么小 , 根本看不清 , 而且操作起来太复杂 , 实在搞不定 。 ”不少老年人表示 , 本来智能手机就用不惯 , 身体不适来求医也很烦躁 , “哪有心情研究这些” 。
如今 , 智能化技术已在各大医院普及 , 招式百变 。 在电子化设备介入下 , 许多就医流程对年轻人来说更为便利 。 然而 , 却给老年人带来了新难题 , 如果没有人带路引导 , 几乎举步维艰 。
【智能时代“慢行者”】 不会扫码、只知现场挂号 渐行渐远的蹉跎背影
文章图片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设立了老年人综合服务台(央广网发 何宁摄)
开绿色通道 帮老年人顺利就医
1月6日 ,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看到一位年轻人顺利使用自助服务机缴费后 , 一位正在窗口排队的老人也走到自助服务机前 , 尝试使用这种快捷的缴费方式 。
老人在自助服务机前停留了一会儿 , 一名身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看到后主动上前 , 耐心地协助老人完成自助缴费 。 “现在智能设备确实先进 , 可惜自己有点跟不上 , 看不清屏幕 , 要是没有人帮助 , 我还得排长队缴费 。 ”老人说道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