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anRank 2021 消费电子篇:终局之战,尚未到来( 四 )


文章图片

在苹果软件工程主管 Craig Federighi 的演示里 , 他用同一个鼠标举重若轻地实现了在 3 台 Mac/iPad 上的跨屏游走 , 并且还可以通过拖拽实现跨设备之间的文件传输 , 3 块「屏幕」此刻仿佛融合为了一台机器 。
Harmony OS、Universal Control 看似轻松和符合直觉的操作背后 , 其实是由复杂的连接技术所组成的 , 当这些跨设备生态服务不断完善 , 我们一直期待的多端统一服务很可能就此实现 。
届时 , 电脑、手机、平板、耳机 , 甚至是扫地机器人 , 都不再是单一的个体设备 , 而是一个庞大「超级硬件」的组成部分 , 挑选任何产品 , 都是一种生态圈投票 。
ifanRank 2021 消费电子篇:终局之战,尚未到来
文章图片

有赖手机厂商近几年的「内卷」 , 现在想给手机找一个现象级卖点真是不易 。
ifanRank 2021 消费电子篇:终局之战,尚未到来
文章图片

▲ 图片来自:Marques Brownlee
素质相差无几的高刷屏、速度差不多的快充和 5G 网络、大同小异的 SoC 核心配置……除了风格迥异的外观设计和系统体验 , 今年留给手机厂商的角力点似乎又只剩下影像拍摄 。
堆叠硬件是提升拍摄素质最直接的方法 , 这是手机摄影的「肌肉派」 。
ifanRank 2021 消费电子篇:终局之战,尚未到来
文章图片

年初 , 小米 11 Pro 和 11 Ultra 用感光元件尺寸接近 1 英寸的 GN2 发起「军备竞赛」 , 为手机迈入 1 英寸大底的时代做足铺垫 。
ifanRank 2021 消费电子篇:终局之战,尚未到来
文章图片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 , 先一步跨过这道门槛的不是华为、OPPO、vivo 等这些市场上 TOP 级玩家 , 而是夏普联合徕卡推出的 AQUOS R6 。
摄影是一门捕捉光的艺术 , 由于传感器的面积从根本上决定了创建图像的进光量 , 理论上面积越大 , 画质也会随之提升 , 而 1 英寸的传感器尺寸 , 刚好是区别卡片机与手机的分水岭 。
ifanRank 2021 消费电子篇:终局之战,尚未到来
文章图片

当然 1 英寸底不是万能的 , 随着尺寸变大 , 镜头的法兰距和光路都要发生变化 , 不然就会像同样使用了 1 英寸大底的 Xperia I Pro 那样 , 实际使用面积只有约 1/1.3’ 。
既然「增肌」是有物理极限的 , 另一部分厂商则选择强化图形算法 , 这是在计算摄影上深挖的「大脑派」 。
计算摄影是通过一系列的计算处理来还原真实世界的成像技术 , 例如借助多重曝光堆栈成一张照片的 HDR、夜间模式就是最典型的计算摄影场景 , 根据技术的偏侧点不同 , 各家的命名都会有所差异 。
华为在 P50 系列上提出的「计算光学」让人印象深刻 。
ifanRank 2021 消费电子篇:终局之战,尚未到来
文章图片

通过与镜头厂商的密切合作 , 华为利用算法来弥补光在镜头内损失的信息 , 使得 P50 Pro 的潜望式镜头在光学焦段变短(从 10 倍到 3.5 倍)的前提下 , 超长焦成像质量较上一代还有提升 。
热衷用计算摄像技术的苹果在 iPhone 13 系列上也带来创新 , 得益于 A15 仿生芯片的算力提升 , 苹果把人像模式带进了视频领域 , 成为了可以像电影般灵活变化焦点的「电影模式」 。
「电影模式」可以让你拍摄出更接近专业摄影机的浅景深效果 , 并且可以根据画面内容自动变化焦点 , 或者在后期调整对焦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