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基础则是由多镜头拍摄深度图 , 结合 AI 算法 , 实时地区分主题和背景 , 这是计算摄影在视频领域的一次大胆尝试 。
文章图片
作为计算摄影的大师 , Google 在换用自研 Tensor 芯片的 Pixel 6 系列上推出了诸如动态模糊、长曝光、魔法橡皮擦等独特的功能 。
Google 希望通过计算摄影将专业摄影技术的门槛尽可能降低 , 按下快门即是好照片 。
文章图片
计算摄影与算法和处理器的算力息息相关 , 这使得 ISP 芯片的重要性也在 2021 年被反复提及 , 积极布局自研 ISP 芯片是手机厂商的一大趋势 。
有了小米澎湃 C1、vivo V1 芯片、OPPO 马里亚纳芯片的出现 , 相信在接下来各家的成像风格和摄影玩法之差异性都会有所提高 , 最佳摄影手机的争夺战在 2022 年势必变得更激烈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经过多年的发展 , 由传感器、智慧家电组成的自动化的家居生活早已不再新鲜 。 智能家居的出现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轻松 , 然而从零开始组建一套智能家居 , 却一点都不轻松 。
对于刚入坑智能家居的新手 , 一些过来人往往建议他们先挑生态 , 再根据需求挑产品 , 智能家居的生态往往与手机品牌绑定 , 不然设备会出现数据不互通、控制不兼容、连接繁琐等问题 。
文章图片
倘若购买一个智能灯泡 , 通电后还要经过复杂的配对才能使用;想要一个语音音响 , 只能在一个品牌的寥寥几款中挑选;明明在同一个屋檐下 , 控制全屋电器却要在 3 个 app 中来回跳转……这样的体验很难称得上「智能」 。
「智能」理应是家居在互联网时代的自然进化 , 而现在智能家居却被不同生态之间的协议壁垒所束缚 , 在每个品牌都在强调的「全屋智能」美好愿景下 , 这些限制显得既繁琐又多余 。
好消息是 , 这个行业难题在 2021 年出现了转机 , 在 5 月由 CSA 联盟推出的 Matter 标准 , 就是为了打通智能家居品牌壁垒而生的 。
CSA 联盟的前身是 Zigbee 联盟 , 参与成员包括 Google、亚马逊、苹果、三星、华为等 400 多家公司 。 这是智能家居行业巨头们罕见的一次联手合作 , Matter 一出生就被寄予厚望 。
和苹果的 Homekit、Google 的 Google Home 或是亚马逊的 Alexa 不同 , Matter 不是一个生态平台 , 而是一个基于 IP 的统一连接技术 , 通过 Matter 标准可以实现跨越平台、生态的协同工作 。
文章图片
也就是说 , 当 Matter 标准普及后 , 你可能不再需要关注智能电器究竟是什么品牌、哪个生态 , 插上电就能融入家里原有的智能家居网络 。
Matter 的出现给智能家居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所有的智能家居只用一个 app 就可控制 , 任何语音助手都可以控制家里的每个电器……
在数不清的设备之上 , Matter 建立起了能够彼此互通的桥梁 , 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
文章图片
▲ 在今年苹果的 WWDC 大会上 Matter 就曾亮相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