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四月 , 上海地区的Keepland仅存活了一年之后 , 就正式宣布撤出了上海市场 , 剩余的门店 , 全部位于北京 , 而北京地区的门店数量 , 目前也仅为同期创立的乐刻的十分之一 。

文章图片
图6/7
(Keepland北京店)
李子园用一句话总结了Keepland的线下之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 作为Keep的长期用户 , 李子园目前KG10级 , 每天使用Keep的线上课程超过半小时 , 他承认Keep培养了他健身的习惯 。
然而现在 , 即便是办理Keep线上年卡 , 都无法让他提起兴趣 , 因为Keep的免费课程已经足够丰富和实用了 。
李子园需要改变的是运动场景 , 这两年 , 乐刻在广州开出线下门店 , 正契合他的运动心理 。 “费用实惠 , 还很适合我们这些经常出差的人 , 不管在哪个城市都能做线下体验 。 ”
如今 , 每天穿着Keep上购买的T恤走进乐刻线下店 , 充年费请私教 , 提起Keepland , 他难免有些惋惜 , ”如果Keepland不是拘泥在一线城市那么仅有的几家高逼格自营大店 , 而是像乐刻那样多布一些小而美的实用网点 , 作为Keep的粉丝 , 我是很乐意埋单的 。 ”
三家品牌的线下店 , 在北京工作的周超 , 最不满意的也是Keepland 。 “Keepland线下门店少 , 并不是那么方便 , 教练还不咋滴 , 还是超级猩猩的教练最好 , 带动性强 , 技术动作很好 。
作为新型健身房团队 , 乐刻、Keepland、超级猩猩三者常被放在一起作为比较 。 线上约课、无教练推销课程、全天营业、低价月卡、单次收费、主打团操课、便利店式的健身模式 , 以上几点几乎囊括了三个新型健身房的共通特点 。

文章图片
图7/7
(图/奇偶派)
武汉上研究生 , 吴敏没有Keepland的线下体验 , 但在研究生时期 , 吴敏也去过学校附近的乐刻门店 , 但和李子园不同 , 乐刻这个品牌至今并没有给她留下什么好印象 。
价格实惠是乐刻的一大优势 , 但这项优势同时也被过大的人流冲刷掉 。
吴敏去的那家门店面积不大 , 但低价吸引来了不少周边的高校学生 。 室内的健身器械 , 在她等候的几十分钟内 , 几乎都没有空出来 , 更重要的是 , 她了解到 , 乐刻的健身教练流动于不同门店间 , 并不固定 。
目前 , 我们了解到 , 一家位于武汉大学附近的乐刻门店 , 400平的面积 , 号称可容纳1000人 , 一个学员0.4平米的训练面积 , 似乎确实显得过于拥挤 。
三家门店 , 都在线上拥有流量入口 , 但健身这个特殊的行业 , 也许真的需要线下交锋才能见真章 。
最近接连传出上市消息的Keep , 在用户看清线上健身是个伪命题的境况下 , 再加上尴尬的线下门店扩张速度 , Keep的上市之路不知能否顺利坦荡 。
写在最后
行业数据显示 , 2020年我国健身人口渗透率5.02% , 对比同期美国和欧洲的15.2%和8.1% , 显然是一个更低的比例 。
不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 国内健身人口比例的上升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
前段时间 , 健身镜、瑜伽裤的火热 , 也证明了健身这种现代化的生活方式 , 已经开始在国内蔓延开来 。
Mob研究院去年12月推出的《2021年中国运动健身人群洞察报告》显示 , 中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持续上升 , 2016年至2019年 , 从4.06 亿人上升至4.28 亿人 , 国家持续推进全民健身计划 , 预计2030年该人数将达到5.6亿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