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车企之所以没有拿出“滑板底盘”的概念 , 大概率是循序渐进的在研发中 。
这种“憋大招”的架势从国标的制定就能看出端倪 。 12月7日 , 中汽研标准所在线控转向(Steer By Wire , SBW)工作组首次会议上宣布 , 集度、蔚来、吉利正式成为线控转向技术发展和标准化研究联合牵头单位 , 将牵头线控转向相关国家标准的制定 。
目前 , 国外已经放开线控转向上车的相关法规限制 , 允许线控转向量产 , 中国也将很快解除法规限制 。 中国的转向标准GB 17675-2021将解除以往对转向系统方向盘和车轮物理解耦的限制 , 从今年的1月1日起开始实施 。 但是 , 线控转向量产相关国家标准还是空白 。
实际上 , 即便是采用了滑板底盘 , 但并不意味着车企就能放手不管 。 比如这里所说的线控 , 并不全是由滑板底盘供应商来提供的 。 再比如电机、电池包等等这些关键核心三电技术 , 仍需要向外部供应商采购 。 另外 , 滑板底盘这种上下分体式设计 , 还涉及更重要的整车的安全和性能 。
即便是能够缩短新车的研发周期和成本 , 但碰撞、NVH、舒适性、操控性能等等 , 都需要逐一测试和调整 。 对于一辆载货的车可以忽略这些 , 但作为一辆载人的汽车 , 整车综合性能仍然是最重要的 。
在汽车行业内 , 对于滑板底盘的质疑始终没有停止 。 比如西班牙零件供应商海斯坦普前研发总监、现Novares风险投资公司创新总监克里斯托夫·卡泽斯指出 , 如何将车身与底盘有效连接 , 是设计电动滑板平台面临的一大主要难题 。
在他看来 , 电动滑板平台概念的兴起与初创公司急需筹集资金有关 。 “这是它们说服金融市场源源不断地为其提供资金的手段 。 ”
写在最后
Rivian带着它的滑板底盘量产车出现 , 虽然一路走来都伴随着很多的质疑声 。 但滑板底盘所具备的模块化、集成化等特点 , 也是汽车行业默认的发展趋势 。 正是这些趋势作祟 , 进而诱发了Rivian大受资本追捧 , 当然这也是其未来价值的折现 。
那么 , 今天再看滑板底盘的概念 , 就好像是我们在没有故事可讲的时候 , 把老的故事、换一些新词、再讲一遍 。 当然 , 技术和市场日新月异 , 搞不好过两年出来的Apple Car掺和一脚 , 这事就成了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