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成星星的人

2021年 , 一些人离开地球 , 成为“星星” 。 5月的一天 ,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相继离世 , 后者在10年前得到第17606号小行星永久命名 。 现在 , 人们只能像遥望星星一样遥望他们 。
茨威格说:一个民族 , 千百万人里面才出一个天才 , 人世间数百万个闲暇的小时流逝过去 , 方始出现一个真正的历史性时刻 , 人类星光璀璨的时辰 。
死去元知万事空 , 生者惟以回望缅怀 。
“时代落幕”
人们喜欢用“时代落幕”形容大人物的离开 , 2021年是时代反复落幕的一年 。
袁隆平去世的那天 , 许多人哭了 。 他是国民知晓度极高的科学家 , 出现在语文课本里 , 也活跃于“还是让你们吃得太饱了”的表情包中 。
他身体的底子不错 , 20岁出头 , 通过空军飞行员选拔 , 但因抗美援朝战争已结束 , 并未入伍;同年 , 他代表川东区参加西南联省游泳锦标赛 , 获得第四名 , 再升一个名次 , 他就能进入国家队了 。
差一点成为体育健将的袁隆平 , 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 , 于校门外瞥见两具饿殍 , 深受刺激 , 决意研究粮产 。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
2021年3月 , 袁隆平在三亚杂交稻研究基地跌倒 , 4月转至湖南治疗 , 5月22日 , 他因多器官功能衰竭逝世 , 走完了91年的人生 。
同一天 ,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也走了 , 追思活动没有像往常一样奏哀乐 , 而是换成了《国际歌》 。
中国曾集中了全世界半数左右的肝癌病人 。 但直至新中国成立 , 肝脏外科还是一片空白 。 在老师裘法祖的建议下 , 吴孟超开始了“卧薪尝胆”的一生 。
2011年 , 89岁的吴孟超在一年内主刀完成190台肝肿瘤切除手术 , 创造了外科医生年龄最大还坚持做手术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
他对手下的医生颇严厉:“你干吗非要用那个器械 , 只用一下 , 咔嚓一下几十块钱 , 病人的负担该多重?你不会用手术线?那一根才多少钱?”
对病人则又换了副面孔 。 他的手一摸在病人的脑门上 , 病人的眼泪就掉了下来 。 肝病病人 , 家里人都害怕被传染 , 一只手的温度能持续许久 。
另一位104岁的医生松了手 。 葛秦生是中国妇产科内分泌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 协和医院的告别厅内 , 人们手持红玫瑰为她送行 , 棺木中 , 放上了她主编的第一版《临床生殖内分泌学》 。 她一直致力于治疗不育症的探索 , 许多生命得以降生 。
“至今未悟”
死亡确乎是每个人都有的无定的必然 , 向死亡走去确乎是每个人都有的现在进行时 。 但为什么一定要时时刻刻惦记着这个必然呢?为什么不可以忘记它(儒、道)或即使不忘记(禅)却仍然去热情地肯定和拥抱生活呢?这不同样可以领悟到那存在的虚无吗?
说出这段话的哲学家李泽厚在北京时间2021年11月3日去世 , 他曾说父母在40岁之前去世了 , 自己活到91岁是种偶然 , 他家中摆放一个骷髅 , 用以迎接死亡 。
90岁被问及人生感悟时 , 他答“至今未悟” 。 12岁时 , 他在家乡的山头上看到一片山花烂漫 , 却突然感到 , “我要是死了 , 这一切还有什么意义呢?”生死之谜在那个瞬间击中了他 , 他后来回忆 , “这大概是我对哲学感兴趣的最初起源” 。
2020年春天 , 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个小镇 , 李泽厚写下:“春风三月 , 凭窗远眺 , 但见白雪罩顶的洛基山脉 , 再也看不到那满山红艳的杜鹃花和金黄色的遍野油菜花了 , 怅何如之 。 ”
一年后 , 他在美国逝世 , 传至国内 , 知识分子界悲恸 , 又一位思想者归于星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