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这两年:58篇疫情日记、0.5个对话节目、6万辞退员工


俞敏洪这两年:58篇疫情日记、0.5个对话节目、6万辞退员工

文章图片
图1/6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在离毁灭一步之遥的时候 , 将军必须拼刺刀 。
文/巴九灵
来源/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1
我第一次特别注意到俞敏洪 , 是在2020年初 , 疫情逐步发酵的时候 。 那时候 , 他在自己的公号“老俞闲话”上疯狂写作 , 几乎一天一篇 , 标题的名字 , 就叫“老俞疫情日记” 。
俞敏洪跟其他企业家一样 , 捐款捐物 , 牵挂疫区 。 其他大佬只闷声做事 , 少说话或者不说话 , 但俞敏洪似乎拥有旺盛的表达欲 。

俞敏洪这两年:58篇疫情日记、0.5个对话节目、6万辞退员工

文章图片
图2/6
疫情初期俞敏洪连续发布了22篇日记图源:老俞闲话公众号
尽管他在日记里说了 , 他是“一个胆怯的说话者” , 会在“语言上各种斟酌 , 胆颤心惊” , 但疫情前期那些荒诞诡谲、光怪陆离的现象 , 他统统表达了看法 。
随便摘出他的几条日记 。
心一下子坠到谷底 , 失魂落魄 , 内心瞬间充满了悲愤和痛苦 , 一个人关在书房里 , 痛哭了半个小时 。 (那位姓李的医生去世当天)
这次疫情 , 像烈火真金一样 , 把不少官僚作风烧出了原形 。 搪塞、推诿、互撕、愚蠢、无能 , 都原形毕露 。
上海什么研究所用双黄连治疗病毒实验成功 , 让我去买点双黄连 , 还让我千万别告诉别人 。 我凭着有限的科学常识觉得这个不靠谱 , 就没有理会 。
今天的中国 , 鼓励敢说话的人出来说话 , 已经变得比什么都重要了 。
我们的教育中 , 理性能力和独立判断能力的教育太少 。 跟着感觉走 , 成了我们的一大特征 。 因为缺乏理性 , 就容易被情绪所主导 , 就很容易被人忽悠 。
真正有良知的文人应该认真去关心一下普通老百姓 , 那些被传染了疾病的人和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 , 他们的处境是什么?而不是跟着领导后面 , 屁颠屁颠地跑 。 领导也许真的很辛苦 , 但等疫情结束了再来看功过是非似乎更好 。 回顾 , 能够让我们把事情看得更清楚 。
他谈了疫情 , 也谈到了新东方的困境 。 线下教学点全部停课 , 只能搬到线上 。 有家长说能不能降价 。 俞敏洪说这很难 , 搬到线上 , 线下的租金公司照付 , 员工工资照付 , 企业的压力也大 。

俞敏洪这两年:58篇疫情日记、0.5个对话节目、6万辞退员工

文章图片
图3/6
疫情期间新东方开启线上授课图源:新东方公众号
有人数了一下 , 俞敏洪一共写了58篇疫情日记 。
这场疫情注定要被写入历史 。
未来的史家们真想要了解企业家阶层在这次疫情中的观察与思考 , 俞敏洪的这些日记 , 便是企业家群体里少见的原始资料 , 自有其一定的价值 。 尽管这些文本还需要去伪存真 , 跟事实进行比照对应 。
2
2020年5月 , 俞敏洪写了篇文章 , 叫《疫情后教育领域投资机会》 , 他写到了困难 , 但主要还是提到了未来的机会:“这次疫情把教育全部放到了线上 , 给教育领域打开了一个无限大的空间 。 ”
没过多久 , 知名的独角兽教培机构猿辅导成为2022年冬奥会官方赞助商 , 字节跳动的大力教育四处突击 。 它们似乎都有光明的未来 。
自此将近一年 , 俞敏洪除了忙着复工复产 , 继续表达 , 他还出版了一本新书 , 专门把疫情期间的在线演讲集结成册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