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好故事|外星人造物搜索史( 三 )


皮诺的假说以前苏联从80年代开始的研究为基础 。 无论是处于休眠状态的的纳米装置、还是外星钻头产生的碎屑 , 随着时间的流逝 , 这些细小的外星人造碎屑也许会以星际尘埃的形式漂流到地球附近 , 降落在月球上、或太阳系中其它没有大气的天体上 。 也许如今的月壤中就藏有它们的身影 。 月球或类似天体的表面甚至可能还有外星探测器的残骸 , 很久之前失去动力之后 , 便在太空风化作用和微陨石撞击的影响下、逐渐与月壤“搅和”在一起 。
受这些可能性启发 , 皮诺正在研究将这些地外技术的残骸与月球和小行星上天然物质区分开来的方法 。
“虽然可能性也许只有万亿分之一 , 但机器学习和纳米探测技术也许能使这项追踪任务变为可能 。 ”皮诺指出 , “地球上保存完好的环境也不应当排除在外 , 例如 , 对南极荒原上远古微陨石撞击的研究或许也能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 ”
的确 , 每天最多能有100吨微陨石降落在地球上 。 所以这事还真的说不准 。 说不定在一次平平无奇的学校实验中 , 用塑料澡盆和磁铁收集和识别太空尘埃时 , 我们便能发现很久以前、很久之外的外星技术留下的痕迹 。
假设我们真的发现了一些非天然的未知分子 , 也许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法测定它们的制造时间 。 如果分析表明它们是“人”造的、而且比人类古老 , 那毋庸置疑 , 这就是我们发现的首个外星智慧生命存在的证据 。
志留纪假说
不过 , 这里或许还存在另一种可能性:这些物质也许其实来自地球上的文明 , 只不过并非我们这个文明 。
该理论名叫“志留纪假说” , 由罗彻斯特大学天文学家亚当·弗兰克和NASA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知名气候科学家加文·施密特提出 。 他们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在数亿年前、乃至数十亿年以前 , 地球上是否存在过另一个智慧物种、一个与智人无关的文明呢?
基于化石记录和生命树 , 这种假说还是有可能成立的 。
这并不代表着他们真的找到了这样一个文明存在的证据 。 相反 , 他们的研究表明 , 假如很久之前真的存在过一个远古文明 , 其留下的证据也大多在漫长的时光里被侵蚀殆尽了 , 意味着我们根本无从判断这些文明是否存在过 。 想想看现代工业社会产生了多少废弃物 , 从垃圾成山到大气污染 , 我们在环境中留下的印记不容小觑 。 然而 , 人类城市仅占据了地球总面积的1% 。 等到自然侵蚀和地壳运动将地表的一切尽数抹去、大气污染彻底消除之后 , 人类在地质时间尺度上留下的证据便也所剩无几了 。
但太空的真空环境可以很好地保存远古文明留下的证据 。 在2018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 , 加那利天体物理研究所的赫克托·索卡斯·纳瓦罗描述了“克拉克卫星带”的概念(以科幻小说作家亚瑟·克拉克命名) , 即位于地球静止轨道或地球同步轨道上的一条卫星环带 。 索卡斯·纳瓦罗想弄清 , 我们能否在其它行星周围也探测到类似的“克拉克卫星带” , 作为外星人留下的技术痕迹(他的结论是“可以” 。 他的计算显示 , 卫星带中的物体可以至少保存几万年 , 甚至数百万年、乃至数十亿年都有可能 。
因此 , 围绕地球旋转的非地球人造物或许也都由来已久 。
非地球人造物不一定只会潜藏在地球轨道上 , 与地球共轨、围绕太阳旋转的小行星也是外星探测器监控地球的理想地点 。 此外 , 非地球人造物在太阳系内的可能有一些躲藏地点 , 比如拉格朗日点、月球近地面等等 , 这都是观测地球的绝佳位置 。 皮诺主要考虑的则是可编程纳米探测器 , 正在寻找能将人造结构与月表天然地质构造区分开的算法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