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好故事|外星人造物搜索史

_原题是:人类走向星际文明的产物 , 戴森球到底是什么东西?

科学好故事|外星人造物搜索史

文章图片
图1/5

来源:supercluster
撰文:KEITH COOPER
翻译:叶子

科学好故事|外星人造物搜索史

文章图片
图2/5

1950年4月的一个晚上 , 在加利福尼亚帕洛玛天文台上空的群星中 , 莫名出现了九个光斑 。 此前从没有人见过它们 , 自此之后它们也再未出现过 。 所以它们究竟是什么呢?
最可能的解释是 , 它们是“海市蜃楼” , 只是帕洛玛天文台的塞缪尔·奥斯钦望远镜拍摄的底片遭到某种未知污染产生的幻觉而已 。 但如果我们能排除这是个污染或错误 , 那就有另一种可能性了:这些转瞬即逝的光源也许是阳光照射到近地球同步轨道上某些金属物体产生的反光 。
彼时距第一颗人造卫星——前苏联的“史普尼克一号”上天还有七年 。 如果这些光芒的确是途径此处的卫星造成的 , 那它们一定不是人类的手笔 。 相反 , 它们也许是我们发现的系外智慧文明的首个证据 。
这些转瞬即逝的光斑是由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比阿特丽斯·维拉罗尔带领的VASCO(“在一个世纪的观测中消失和出现的光源”的英文首字母)项目中发现的 。 该项目希望在对过去由帕洛玛等天文台拍摄的夜空感光底片开展详细检查 , 并将它们与现代拍摄的照片进行比对 , 寻找不同之处 。 例如在这段时间里 , 是否有某些黯淡的恒星被我们忽略掉了、出现了、或者消失了?
如果有这些情况的话 , 它们可能成为各种天体物理学现象的证据 , 比如伽马射线暴的余辉、千新星爆发、或者恒星合并时的喷发物 。 但在如此近的距离上同时发生九起爆炸的概率可谓极低 。
VASCO团队并没有忘记 , 这一项目还有探索外星智慧文明(SETI)的性质 。 一颗突然消失的恒星有可能是高度发达的外星技术留下的证据 , 比如某种形式的戴森球、或者由太阳系里某个外星探测器形成的反光 。

科学好故事|外星人造物搜索史

文章图片
图3/5

【科学好故事|外星人造物搜索史】布雷斯韦尔探测器
“外星技术可能向宇宙中派遣探测器”的想法并不是什么稀奇古怪的新点子 , 而是早在1960年便已提出 , 正是现代SETI开始的同一年 。 一方面 , 在科克尼、莫里森和德雷克等人的带领下 , 射电SETI探索不断在《自然》上发表新的文章 , 并通过绿岸天文台开展持续探索;而另一方面 , 斯坦福大学的罗纳德·布雷斯韦尔却另辟蹊径 , 提出了一个不同的观点:外星人也许会避免利用射电信号交流 , 而是会通过派遣探测器的形式 , 在宇宙中开展探索 。
这些探测器因此被叫做“布雷斯韦尔探测器” , 多年来 , 人们针对其类型和功能提出了多种假说 , 比如冯·诺依曼提出的可自我复制的探测器、以及科幻小说作家弗雷德·萨伯哈根设想的毁灭性武器“狂暴”探测器等等 。 在如今的我们看来 , 借助机器航天器探索宇宙是种很自然的做法 , 毕竟我们已经向其它太阳系行星送去了多个探测器 。 例如 , NASA的的两枚“旅行者号”探测器带着对外星文明的问候 , 于1977年发射升空 , 此后朝着太阳系外层的星际空间绝尘而去 , 虽不知目的地为何处 , 却一直在向地球传回各种有用的数据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