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常在,市场无情:佳能珠海停产背后,谁打败了数码相机

智能手机的强大功能以及随之而来的移动互联网 , 彻底改变了大众拍摄、分享、观看照片的方式 。 智能手机的摄像头也成为非专业人士手中最为常用的“相机” 。
感动常在,市场无情:佳能珠海停产背后,谁打败了数码相机
文章图片

网传佳能珠海公司公告 图片来源:网络
“因近年来全球照相机市场急剧萎缩 , 及新冠肺炎长期肆虐 , 公司经营面临空前困难……经慎重研究 , 做出艰难决定:终止公司生产 。 ”这份盖有佳能珠海有限公司印章、落款日期是2022年1月12日的公告 , 在网上引发广泛关注 。
1月14日 , 佳能中国方面的发言人向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确认了上述公告的真实性 , 但指出只是一部分产品线在做停产准备 , 何时停产要看具体推进的情况 , 届时可能还会剩下“一点点”产能 。
【感动常在,市场无情:佳能珠海停产背后,谁打败了数码相机】有着32年历史的佳能珠海工厂 , 是佳能在中国大陆生产基地中唯一的影像产品工厂 , 主要生产数码相机、摄像机和镜头镜片等 。 巅峰时期 , 佳能珠海工厂员工过万人 , 每年生产的卡片相机占到佳能全球同类相机销量的一半 。
然而 , 随着智能手机的诞生和普及 , 照相机行业受到巨大冲击 , 主打便携、入门的卡片相机更是首当其冲 。 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在佳能珠海官网上查询到的数据显示 , 过去近十年 , 佳能珠海工厂的人员规模和相机产量均持续萎缩 。 到2020年 , 公司仅剩员工1317人 , 数码相机产量仅百万台 , 不足2012年的十分之一 。
“感动常在” , 但市场无情 。 佳能珠海停产的背后 , 是移动互联时代数码相机行业的大败局 。
感动常在,市场无情:佳能珠海停产背后,谁打败了数码相机
文章图片

2012年到2020年 , 佳能珠海员工人数变化 。 作图:任婉晴
佳能珠海工厂的谢幕 , 也引发了所谓“佳能退出中国”的传言 。 但这是误读 。 佳能中国方面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 , 中国对于佳能来说 , 肯定是“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
员工数仅有巅峰时期十分之一左右 , 公司称拟向员工提供遣散“优待方案”
公开信息显示 , 佳能珠海有限公司成立于1990年1月15日 , 当时位于珠海市板障山下的北岭 , 生产的产品最初只有镜片、照相机 , 后来也延伸至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和CIS(接触式图像传感器) 。 2013年11月27日 , 公司搬迁至位于珠海市高新区的金鼎工业区 , 产品类型也逐渐聚焦到了镜片、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等影像领域产品 。
佳能珠海官网的历史网页显示 , 规模最大时 , 公司员工人数达到12000人 , 销售额十多亿美元 。 然而 , 时过境迁 , 这些描绘巅峰时期盛况的语句已经从“公司简介”栏目中撤下 。
仍留在官网上的各年度环境报告书显示 , 到2012年时 , 佳能珠海工厂仍有从业员工8000余名 , 仅数码相机的产量就有1093万台 。 而仅仅三年之后的2015年 , 公司员工数就锐减至4300人 , 数码相机的产量也只剩下483万台 , 双双“腰斩” 。 而根据佳能珠海2021年11月发布的2020年环境报告书 , 公司员工数更是只剩1317人 , 数码相机产量也只有102.9万台 , 都只有巅峰时期的十分之一左右 。
现如今 , 仅剩下的员工们也要离开了 。 佳能珠海在公告中表示 , 公司充分理解这一决定对各位员工造成的巨大影响 , 拟向员工提供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优待方案 , 并强调将“努力提供高于法定标准的补偿方案及人性化关怀” 。 最终的方案 , 还要等待协商一致达成后的当日才会公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