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来 , 联合国人口司一直包办人口预测工作 , 每两年常规发布更新 。 2019年发布的最新预测认为 , 全球人口将在目前77亿的基础上继续上升 , 2100年时接近110亿(此后的一版预测数据原定今年公布 , 但已推迟到2022年) 。
2014年 , 在奥地利维也纳的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pplied Systems Analysis ,简称IIASA) , 一个研究团队自主预测 , 世界人口最有可能在2070年左右达到94亿的峰值 , 至本世纪末下降至90亿 。 该团队2018年的报告中略微上调了峰值预测 , 认为2080年左右人口将达到峰值98亿;此后又修正为2070年略低于97亿 。
在该团队之后 , 去年 ,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s School of Medicine ,简称IHME)的团队发表论文 , 认为全球人口将于2064年达到峰值97亿 , 然后开始下降 , 到2100年下降至88亿左右 。
该研究认为 , 与当前人口相比 , 至本世纪末 , 日本、泰国、意大利、西班牙等23国的人口将会减半 。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Leontine Alkema从事统计建模 , 她认为 , 莫衷一是的预测表明了这类长时段预测的不确定性 。 “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不可能的任务 , 所以我们只是尽力而为 , 不同团队采用不同方法是很正常的 。 ”
上述研究分歧巨大(参见“人口峰值”图表) , 归根结底是各团队的预测方法不同 。 “三者采用的起始<人口>数值相近 , 所以问题不在这里 。 ”美国的独立研究机构人口资料局的人口学家金田俊彦(Toshiko Kaneda)表示 。 “关键是 , 你认为这条曲线会如何爬升 。 问题就出在对这一点的假设上 。 ”

文章图片
图3/3
来源:联合国人口司/IIASA/IHME
预测人口的关键在于生育率随预期经济发展的变化情况 , 对此 , 上述三种模型采用了不同的预测方法 。 联合国的模型将生育率上升趋缓、下跌、再回升的过程划分为数个阶段 , 根据一个国家近年来出生率的变化 , 将其归入相应阶段 , 由此得出了约10万种生育率变化的可能模型 。 最后 , 联合国选取了其中的中位数 , 作为可能性最大的结果 。
IIASA团队并非基于数据和过往趋势 , 预测生育率将随社会发展下跌 , 而是根据专家的判断做出预测 。 团队采访了包括经济学家、人口学家、社会学家在内的约200位科研人员 , 要求他们基于对若干社会、卫生、经济因素的预期 , 分别预测单个国家2030年和2050年的生育率 。 收集到的部分预测结果差别极大 。 例如 , 对于印度 , 2030年生育率的预测从1.5到2.5不等 , 2050年生育率预测从1.1到2.5不等 。
IIASA预测的生育率显著低于联合国 。 例如 , IIASA研究者预测 , 本世纪末 , 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国的生育率均将跌破2.1的更替水平 。 但联合国预测 , 届时该区域只有1/3的国家生育率会跌破2.1 。
IHME团队的做法则较为不同 。 他们没有将生育率及其变化情况作为建模基础 , 而是采用50岁世代完成生育率(cohort fertility at 50 years , CC50)作为变量 , 该变量反映了每名女性50岁时生育的子女总数 。 与总和生育率略有不同 , 该变量较少受女性生育年龄的影响 , 也不会出现跌至低水平后的反弹效应 。
IHME的模型并未假设未来某一具体时间点的CC50数值 , 而是用真实世界数据分析了CC50与其两大影响因素(受教育水平、避孕需求缺口)间的关系 。 这就是说 , 作者可以把各国的受教育水平和避孕状况数据(以及研究者对两者变化情况的预期)代入预测模型 , 而不是简单估计未来生育率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