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烨:格物生命之理,致知演化之道

来源:混沌学园
演化——生命科学的第一性原理 。
杜布赞斯基说:“若无演化之光 , 生物学毫无意义 。 ”
演化思维提示我们:智能的系统必然会犯错 , 不会犯错的系统必然不智能 。
演化思维还提示我们企业创新的两大原则是“迭代以致涌现” , 个人的突破靠的是一专多能 。 我们希望的是小错不断 , 大错不犯 , 这样的人和企业才更有生命力 。
从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 , 再到今天的生命时代 , 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 , 黑天鹅和灰犀牛频频在我们视野中出现 。
此外 , 作为创业者或职场人 , 我们都在混沌系统之中面临着不确定性 , 在万命互联的时代 , 如何应对复杂系统中的复杂问题 , 以及如何更好地应对商业环境之中的“物竞天择” , 实现创新与突破?
本周六 , 华大集团CEO尹烨博士为我们带来了《格物生命之理 , 致知演化之道》课程 , 结合人类史与生命演化过程 , 为大家理解社会、商业、企业发展、人生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模型 。 以下是本次课程的精华笔记 。
现代人类社会的隐喻:从老鼠乌托邦讲起
每一个物种 , 特别是人类 , 总想充当神的角色 。 1947年到1968年间 , 一个叫约翰?卡尔霍恩的人找了一批老鼠 , 建立了一个可以容纳3840只老鼠的空间(取名“25号宇宙”) , 让这些老鼠们在这里每天都有吃有喝、肆意繁衍 , 享受着乌托邦式的生活 。
然而只坚持了1780天 , 伴随着最后一只雄鼠的死亡 , 老鼠们彻底失去了任何繁衍的可能 , 这个宇宙湮灭了 。
实验后期出现了什么状况呢?公鼠不互相“打仗”了 , 母老鼠都变成了“家庭施暴者” , 甚至到最后老鼠们都不交配了 , 很多老鼠开始离群索居 , 老的老 , 小的小 , 宅的宅 , 最终出现泛雌化、老龄化、少子化的现象 。
那篇研究论文提到:后面出生的老鼠 , 当其在群体当中找不到自己位置的时候 , 它就选择自我结束生命 。
“老鼠乌托邦”给当下人类社会带来的最大隐喻是:物质极大满足之后的世界 , 人类的参与感在哪里?
你会发现 , 所有因短视而做的事 , 都会在未来的某个时点上突然爆发——冥冥之间 , 所有的事情都是有价格的 。 个人有个人的价格 , 社会有社会的价格 , 国家有国家的价格 。
今天我最担心的问题是少子化 。 当我们在讨论中国如何避开中等收入陷阱的时候 , 我更担心的是我们未富先老了 。
日本
我刚才讲了很多的事情 , 大家第一个能想到的就是日本 。
1970年代开始 , 日本人口快速增长 , 1990年达到1.2亿 。 2010年 , 人口增长开始放缓 , 预计到2030年人口总数开始下降 。
同时 , 我们可以看到日本的平均年龄还在继续往上升 。 很多时候人口没有下降 , 不是因为年轻人多了 , 而是因为大家活得久了 。
日本学界给出了一个特别悲观的判断 , 叫“儿童人口钟” , 根据计算显示 , 如果日本按这个方式下去 , 990年以后日本就剩1个人 。

尹烨:格物生命之理,致知演化之道

文章图片
图1/12

中国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 , 2020年中国的出生率降至8.52‰ 。 今天的上海和日本的情况非常接近 , 人均预期寿命都达到了84岁 。
全球

尹烨:格物生命之理,致知演化之道

文章图片
图2/12

1970年全球有37亿人 , 1990年有53亿人了, 2010年有70亿人 , 预计到2030年会有85亿人 。 其中近15亿的群体有中国、印度、非洲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