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新基民“踩坑记”
_原题是:90后新基民“踩坑记”
作者:李沁
“基金怎么买更赚钱?”
以此在网络中搜索 , 答案可以从沃伦·巴菲特、查理·芒格讲到彼得·林奇、托马斯·卡恩 , 也可能会落到公募基金经理或某基金大V 。
谁也不能给出标准答案 。
过去一年 , 很多基金投资三年以内的“90后”新基民受此困扰 , 在一轮一轮的市场波动中挣扎着、怀疑着、坚定着、迷茫着 。
【90后新基民“踩坑记”】在他们身上 , 过于关注短期盈亏、频繁交易、跟风追涨、追逐爆款基金或热门行业基金、不关注基金投资领域的变化、预期过高等等 , 喜喜悲悲往往就发生在日常 。 他们也常常认真学习投资知识 , 反思过往 , 总结经验 。 成功可能没有标准答案 , 但“失败”通常有迹可循 。
长期持有一定会赚钱
“基金长期持有一定会赚钱 , 我想不出亏损的可能性 。 ”这是93年生人的王新宇的基金投资哲学 。
作为一个入场三年的“新基民” , 王新宇过去一年的战果如下:投资总金额4万6千元 , 持有收益亏损4千元 。 在王新宇的认知中 , 这个结果谈不上好 , 也算不得多坏 , 毕竟周围的人都在亏钱 。
王新宇是从2019年初开始买基金的 。 尽管当时的公募市场规模不足14万亿(2019年底规模达14.3万亿) , 但“炒股不如买基金”的观念已开始在市场中渗透 。 王新宇觉得自己应该做一些多元化的投资 , 听周围同事谈起 , 跟着一个微信公众号买基金可以赚钱 , 王新宇便心动了:多元化投资不如从买基金开始 。
说做就做 , 王新宇决定拿出两万块钱跟着那个公众号学买基金 , 公众号推荐哪只基金 , 他就买哪只 , 每次买入的金额保持在两千元以内 。 几个月后 , 公众号被关停了 。 尽管觉得意外 , 王新宇还是选择继续持有那些买过的基金 。
“主要我想不到任何需要卖出的理由 , 而且基金不是要长期持有么?所以我也很少看收益情况 。 ”
公众号关停后 , 王新宇对基金的选择更加随意起来:某平台上有人说哪只基金好 , 买;朋友推荐的基金 , 买;听说指数型基金赚钱 , 买……某次 , 有朋友提起某只基金收益不错 , 王新宇便立即打算入手 。 即使基金净值处于高点也没关系 , 先占个坑再说 。
基金买入后 , 王新宇几乎不会对其进行任何操作 。 因此 , 在他的基金持仓中 , 至今仍保留着不少三年前买入的基金 。 这也让他错失了一些赚钱或者止损的机会 。
2020年 , 王新宇申购了不少海外互联网相关的基金 , 收益很快翻至2万元 。 出于长期持有的心态 , 王新宇并未卖出 , 而是选择“再等等” 。 一年后 , 受监管政策影响 , 海外互联网相关的基金大跌 , 原本的2万块收益在王新宇的账户中走了一圈就消失不见了 。
“2020年我想的是怎么一开始不多买点互联网 , 现在想的是当初不买那么多互联网就好了 。 ”王新宇说 。
海外互联网基金的前车之鉴让王新宇意识到 , 基金所投资的领域还是要关注的 , 如果发生变化 , 应该对投资做出相应变化 。
2021年7月 , 王新宇卖出了手头赚钱的部分基金 , 基金总金额由6万元减至4万元 。 2021年底 , 王新宇的基金亏损金额为4千元 。
在被问及2021年基金亏损的原因时 , 他几乎脱口而出:“就是因为互联网嘛!”
新的一年 , 王新宇仍坚持长期持有基金的想法 , 遇到大跌可以适当加仓 , 但减少操作长期持有才是关键 。 “长期持有一定会赚钱的 。 ”他想 。
公号不动 , 我不动
“大盘震荡 , 可加仓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