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新基民“踩坑记”( 三 )
除了精心挑选基金 , 许楠还喜欢通过频繁操作来“炫技” 。 2021年某段时间 , 煤炭钢铁板块大涨 , 许楠便在5天内快进快出 , 赚取了一小波收益 。 这种短线操作的正向收益让许楠颇有成就感 , 在往后的时间里 , 又做了不少类似的尝试 。 总之 , 哪里板块火热 , 哪里就有许楠操作的身影 。
同期 , 许楠也注意到 , 基金公司的产品营销正以直播、短视频、脱口秀甚至漫画的形式出现在生活中 。 泡论坛、看直播成为许楠和朋友们的日常 。 “我们也不是谁的直播都看 , 碰到明星基金经理或者自己持有产品的基金经理才看 。 碰到亏钱的时候 , 还会在评论里面喊他们还钱 。 ”
每每这种时候 , 许楠便会收到老基民朋友的调侃:“太沉不住气了 , 这算啥 , 你们这些新人都没经历过熊市净值腰斩的情况 。 ”
许楠觉得朋友说的有道理 , 便加大了对基金的投资力度 , 将金额由1千元增至4千元 , 申购的基金数量也由几只变为十几只 , 覆盖各个热门板块及基金类型 。
正当许楠准备在市场大展拳脚之时 , 忽然遇到急需用钱的事情 , 斟酌再三 , 他卖出了大部分基金 , 账户中只留下1千元用于投资 。 这件事情让许楠长了记性:千万不要把钱全部投进市场中 。
回顾过去一年的投资经历 , 许楠认为自己踩了不少雷:把基金当股票操作、对自己盲目自信、持仓不够集中、将保障基本生活的钱拿来做投资……
2022年 , 许楠打算减少持有的基金数量 , 集中行业 , 立志在基金投资市场中闯出一番天地 。
年轻基民的烦恼
尽管王新宇不看重短期的亏损 , 但他想不明白:“基金不就是应该长期持有么?可是 , 持有到何时才能赚钱?”
姜妍也疑惑:“买20多只基金有什么问题?投资不就是应该分散风险么?”“买基金抄作业错了吗?”许楠的苦恼更多来自对自我的质疑:“我了解那么多的基金知识 , 怎么到了实际应用的时候 , 收益还不如那些基金小白?”
是市场不好吗?
2021年 , 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全年分别上涨4.8%、2.67%、12% , 均连涨三年 。 然而 , 很多基民都在喊着“亏钱了” 。 这一年 , 新能源、医药等板块涨幅居前 , 军工、白酒等板块跌幅居前 。 之前在2020年买白酒主题基金的投资者 , 赚得盆满钵满 , 在2021年就可能损失惨重;在2021年抱团新能源基金的投资者可能收益颇丰 , 在2022年年初就许愿“回本” 。 A股结构性行情的调整往往来得突然而剧烈 , 年轻的新基民们还需要时间和学习更多的适合自己的经验来适应 。
与三位“90”后新基民不同 , 像许楠朋友那样的老基民淡定许多 。 他们深知市场震荡下基金出现短暂回调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 或按兵不动长期持有 , 或根据原有的节奏保持定投 , 或凭经验抓住时机止盈止损 。
事实证明 , 老基民的投资理念为他们降低了不少损失 。 《公募权益类基金投资者盈利洞察报告》显示 , 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 , 盈利人数占比、平均收益率与年龄段呈正相关 , 30岁以下投资者平均收益率不到3% , 盈利人数占比不到50%;而60岁以上投资者平均收益率达到19.05% , 盈利人数占比达到60.42% 。
此前 , 蚂蚁财富联合多家机构举办的“一年一度投教大会”中分享的数据也显示 , 投资者不理性的理财行为 , 可能“磨损”掉近一半的收益率 。
据2021年11月末的数据 , 中国公募市场规模已突破25万亿 。 在这样的增长背后 , 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魔咒 , 不知何时能打破?新的一年 , 新基民们能赚到钱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