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贵抢出海 谁的跨境电商红利?( 二 )


此外 , 也有从业者向Tech星球透露 , 部分此前没有电商基因的大厂也已经开始在布局跨境电商 。 “去年有的互联网公司也在和我们接触 , 想让我们提供第三方服务 , 也是头部的公司 。 ”
新玩家的不断布局让整个行业有了新鲜血液 。 而作为“老玩家”的阿里 , 在2021年年底也对海外市场报以了更高的关注 。
今年年初 , 阿里速卖通针对卖家端推出调整政策 。 这背后释放出阿里要重新调整海外业务方向的信号 , 蒋凡的调任也让市场对阿里海外业务充满想象 。
无论是初步测试、寻找合作方还是重新调整战略 , 互联网大厂们都不约而同的将目光聚焦在海外 。 这些迹象都预示着 , 今年的跨境电商竞争将更加激烈 。
国内供应链的成熟推动品牌出海
实际上 , 跨境电商经历了起起伏伏多个阶段 。 而为什么跨境电商在近年又再次被互联网巨头们看好?
亚马逊封店、蒋凡调任、TikTok入局 , 这些事件都不会是偶然发生 。 头部玩家变动的背后是跨境电商正在发生行业性的变化 。
一级市场的嗅觉往往更敏锐 。 2020年 , 华映资本投资了主攻中东市场的母婴电商品牌Hibobi 。
对于为什么会关注跨境电商 , 华映资本相关投资人表示 , 主要是从供给和需求两侧让他们看到了跨境电商的红利 。 “国内的供应链绝对的成熟 , 让国内品牌有绝对的效率 , 即便加上了履约 , 成本还是很低 。 ”
“像3C数码、大件家具这些品类 , 在中国有大量的产业集群带 , 从三公里半径范围内 , 所有的核心供应商全都在一块 , 可以做到非常快速的打样、迭代以及研发 , 即便在美国也完成不了这么高效的调配 。 ”华映资本相关投资人表示 。
而TikTok 的服务商行云集团的转型也是一个侧面证明 。 2020年底 , 行云集团由进口转向出口 , 一方面给大的c端线上和线下渠道供货 , 另一方面连接的中国产业带 , 帮忙中国品牌出海 。 在他们看来 , 中国的供应链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阶段 , 会有溢出是必然 。 现阶段是国内供应链和制造业的新窗口期 。
今年 , 行云将原有的国际化基础上 , 重点扩张英国、德国、印尼等九大市场 , 进一步扩大出口业务 。
而也正是在这一底层逻辑下 , 产业带的成熟催生国内更多品牌旺盛的出海需求 。
电商服务公司Jet Commerce便明显感受到近两年品牌出海需求的增加 。
2017年成立的Jet Commerce之前扎根东南亚市场 , 直到2020年9月回国并转向服务国内品牌出海东南亚 。 “整个出海的趋势就是在国内还是非常热的 , 出口需求也是不断扩大 , 再加上电商人才都是在国内 , 所以我们回到国内市场 。 ”
目前 , Jet Commerce已服务了大疆、OPPO等国货品牌 , 而以元气森林、完美日记为代表的多个新消费品牌也曾与Jet Commerce有过多次接触 。
也有从业者告诉Tech星球 , “基本上做国内的卖家多多少少都会了解跨境 , 或者是说已经在做跨境 。 ”
根据今年1月 ,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 , 2021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1万亿元人民币 , 比2020年增长21.4% 。 其中 , 出口21.73万亿元 , 增长21.2%;2021年 , 我国跨境电商出口同比增长24.5% 。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今年1月也表示:近年来 , 我国外贸新业态蓬勃发展 , 持续创新 。 跨境电商5年增长近10倍 。
而在全球疫情的催化下 , 海外消费者不得不适应线上购物 , 被动改变的消费习惯也刺激了出海的需求 。
另一方面 , 亚马逊2021年的封店潮 , 让平台上的中国卖家都有所忌惮 。 多位跨境卖家向Tech星球表示 , 今年会考虑多平台发展或者考虑建立独立站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