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华为围剿“非洲手机之王”( 四 )


印度市场更多还是由三星、小米、vivo、OPPO等厂商占据主导地位 。 IDC报告显示 , 印度2020年智能手机市场总销量为1.497亿部 , 前五名的厂商有四家来自中国 , 其中小米以27%的份额位列第一 。 三星位列第二 , 份额为20% 。 三到五名分别是vivo、realme和OPPO 。 头部品牌的集体份额超过了80% 。
尽管印度很有潜力 , 但已是集中度非常高的市场 。 同时 , 竞争远比非洲激烈 。 小米在印度夺取市场第一 , 凭借的就是廉价机 , 对传音的压制较为明显 。 根据可查的数据 , 传音在走出非洲探索印度的前几年 , 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 传音自2016年下半年进入印度手机市场以来 , 到2018年的三年间 , 在印度市场的净亏损超过7亿元 , 且逐年呈放大趋势 。
业界认为 , 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销售成本急剧增长 , 从而大幅拉低了毛利率造成了传音在印度的亏损 。 根据同期数据 , 传音在印度和非洲的毛利率差距在10个点以上 。 招股书显示 , 2019年上半年传音在非洲地区毛利率为30.8% , 但在高度竞争的印度毛利率仅为15.31% 。 2016年到2018年期间 , 传音在非洲市场手机产品的平均毛利率超过了24% , 但在印度手机产品平均毛利率仅约11% 。
无论是在非洲 , 还是在印度这些拓展市场 , 传音的手机成本都在竞争下日渐提升 。 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 , 竞争需要更多的营销投入 , 导致了整体毛利率的下滑 。 2020年传音手机的毛利率比2019年下滑了超过2个百分点 。 2021年上半年 , 传音毛利率下滑趋势进一步加大 , 同比下滑近4.5个百分点 。
除了开拓新兴市场 , 如今传音也在挖掘手机硬件之外的潜力 。 传音控股在上市招股书上说 , 将不再满足于只做手机 , 而是像小米一样构建“手机+移动互联网服务+家电、数码配件”的商业生态模式 。
邀请向海龙加盟 , 也是为了补齐移动互联网服务的短板 , 像国内手机厂商一样 , 构建起软硬生态 , 既能靠硬件赚钱 , 也能靠广告服务赚钱 。 但直到2021年上半年 , 传音控股的收入95%由手机带来的 , 剩下的业务都还小的可怜 , 而移动互联业务营收更是占总收入的1%不到 。
如果把非洲市场比作为一个尚未完全烹饪成熟的蛋糕 , 传音是在它还是一坨面糊时进入 , 参与制作并把它送入了烤箱 。 等这些艰苦的工作结束 , 蛋糕即将上桌的一刻 , 回头发现烤箱外已经聚集了一批夺食者 。 随着市场深入 , 头部效应会愈发明显 , 低端品牌生存空间将被持续挤压 。
而其他代表性市场大多本就是这些对手的战场 , 由于竞争更激烈 , 传音超低价的策略 , 无法给它带来如非洲一样的增长和利润想象 。 没有品牌先发优势 , 又没有产品技术话语权 , 传音的增长神话 , 在这些市场很难再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