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 ,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 , 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 , 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2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京揭晓 。 天问“探火”、中国空间站、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等成果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全球首个“自我复制”活体机器人诞生、核聚变向“点火”迈进一大步等成果入选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
其中 , 在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 , 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联合承担的“1400万亿电子伏特 我国科学家观测到迄今最高能量光子”入选 , 彰显成都科技创新实力 。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在银河系内发现12个超高能宇宙线加速器 , 并记录到能量达1.4拍电子伏(PeV , 拍=千万亿)的伽马光子 , 这是人类迄今观测到的最高能量光子 , 突破了人类对银河系粒子加速的传统认知 , 揭示了银河系内普遍存在能够把粒子加速到超过1PeV的宇宙线加速器 , 开启了“超高能伽马天文”观测时代 。
开启超高能伽马天文学时代
2021年5月17日 , 《自然》发表的一项最新成果 , 改变了人们对银河系的传统认知:位于四川稻城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LHAASO)在银河系内发现2个能量超过1拍电子伏特(PeV , 1000万亿电子伏特)的光子 , 这2个超高能光子分别来自天鹅座和蟹状星云 , 其中1个光子能量高达1.4PeV 。
“这是人类迄今观测到的最高能量光子 , 突破了人类对银河系粒子加速的传统认知 , 开启了超高能伽马天文学的时代 。 ”中科院高能所研究员、“拉索”首席科学家曹臻说 。
2021年7月9日 , 《科学》报道“拉索”精确测量了高能天文学标准烛光的亮度 。 科学家们确认 , 这个标准烛光就是由宋朝记录的“天关客星”经千年演化形成的著名天体——蟹状星云 。 “拉索”测量了标准烛光在2400倍的能量范围内的亮度 , 尤其是在能量最高的超高能伽马波段测定了新标准 。
以宇宙线观测研究为核心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 , 由中国科学院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 ,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与高能物理研究所联合承担 , 建设周期4年 , 总投资约12亿元 。
成都加快“未来产业”技术攻关
不仅是探索世纪之谜 ,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聚焦国家战略需求 , 在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多点发力 , 加快“未来产业”技术攻关 。
位于成都科学城的西部“最强大脑”——成都超算中心2020年9月正式建成投运 , 其最高运算速度达到10亿亿次/秒 , 成为中国西部首个国家超算中心 。
【“成都造”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上榜】在西南交通大学 , 2021年1月13日 , 采用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原创技术的世界首条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及试验线在成都正式启用 , 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 , 具备了工程化试验示范条件 。
走进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内的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量子实验室 , 这里正进行着量子互联网前沿方向的研究攻关 。 量子科技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极具颠覆性、突破性的前沿领域 。 眼下 , 竞逐量子科技赛道 , “成都力量”正加速崛起 , 在科研攻关上 , 在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多点发力 , 构筑了量子技术研究的“成都基础” 。
本报采访人员 宋妍妍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供图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