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逸枫:上海大都市圈横空出世!九城成最大赢家!( 二 )

在这种背景下 , 上海通过设立自己的核心圈层 , 实现“软性扩容”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 由此看来 , 国家对变动跨省的行政区划边界比较慎重 , 优先考虑的是协同发展 , 而不是“硬性扩容” 。 这意味着发展模式的转变 。

根据《方案》 , 上海将深化“五个中心”核心功能建设 , 围绕“1+8”推进上海大都市圈协同发展 , 聚焦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三大重点区域率先突破 。

加快编制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 , 围绕上海和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宁波、嘉兴、舟山、湖州的“1+8”区域范围构建开放协调的空间格局 , 发挥空间规划的引领作用 , 加强在功能、交通、环境等方面的衔接 , 促进区域空间协同和一体化发展 。

围绕发展目标 , 上海将聚焦提升服务辐射能级、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布局等重点领域协同推进 , 并聚焦示范区、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上海虹桥商务区等重点区域提供发展示范 。

2020年1月 , 这一次加上了常州 。 事实上 , 在2019年12月1日公布的顶层规划《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中 , 已经明确提出 , 推动上海与近沪区域及苏锡常都市圈联动发展 , 构建上海大都市圈 。

2019年 , 长三角《规划纲要》以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卡通为着力点 , 加快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都市圈建设 , 提升都市圈同城化水平 , 统一规划建设都市圈内基础设施 , 毗邻地区公交线路对接 , 构建快速便捷都市通勤圈 , 实现都市圈内教育、医疗、文化等优质服务资源一卡通共享 , 扩大公共服务辐射半径 , 打造优质生活空间 。

大都市圈九城成最大赢家

按照上海大都市圈规划 , 1+8是上海+江苏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浙江宁波、嘉兴、舟山、湖州 , 意味未来的发展想像空间大 。 其一是在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 , 存在一个核心圈层 , 就是上海大都市圈 , 也就是上述九个城市 。

其二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 , 所以上海大都市圈规划不是国家战略的全部 , 应该还会有一个“长三角规划”的升级版 。 此次一共有8个城市入围“上海大都市圈” , 其中江苏方面是苏州、常州、无锡和南通 , 浙江方面是嘉兴、湖州、舟山和宁波 。

表面上看 , 这8个城市在很多方面都要配合上海的战略规划 , 似乎付出更多 。 但另一方面 , 上海外溢的资源也会优先分配给这些城市 。 比如上海第三机场 , 就可能在上海之外 。

城市化正在进入2.0时代 。 这个时代的最大特点是 , 围绕着核心城市的“城市群”在崛起 , 最根本原因是轨道交通(城际铁路、轻轨、地铁)扩展了通勤的有效半径 。 住在昆山、嘉善到上海上班 , 就成为可能 。

所以 , 未来8个纳入“上海大都市圈”的城市 , 虽然会被上海“抽血” , 但它们也可以对上海“反向抽血” , 并面向全国吸引人财物的流入 。 最终 , 将做大长三角整体的“蛋糕” 。

合伙人圈子需要协商 , 于是资源配置更均衡 , 最终诞生了中国三个一线城市 。 公认的5大一线城市(北京、上海、香港、深圳、广州) , 珠三角有三个 。 国际组织评出的中国6大一线城市(加上了台北 , 其实台北已经快被杭州超过) , 珠三角也是三个 。

未来经济最活跃的区域 , 将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之间诞生 , 目前长三角占规模优势 , 珠三角占模式和均衡性的优势 。

上海大都市圈1城+8城

随着《方案》出炉 , 上海大都市圈范围也已经划定 , 包括了江浙沪的“1+8”个城市 。 “1+8”的区域范围 , 陆域面积约5.4万平方公里 , 2018年常住人口约7070万人 。 从省级区域划分来看 , 分别包括了上海市 , 江苏省的4个市(苏州、无锡、常州、南通) 。 浙江省的4个市(嘉兴、宁波、舟山、湖州) 。

对比此前“1+7”方案(上海市 , 江苏3市(苏州、无锡、南通) , 浙江4市(嘉兴、宁波、舟山、湖州) 。 2018年11月 , 上海市正连同江苏、浙江两省酝酿出台《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 , 方案初步拟定将覆盖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嘉兴、宁波、舟山、湖州等“1+7”市 , 陆域面积4.9万平方公里 , 常住人口约6500万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