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逸枫:上海大都市圈横空出世!九城成最大赢家!( 三 )
上海周边各城市在新一轮面向2035年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 , 也纷纷提出相关区域发展设想 , 如无锡、苏州强调环太湖地区协同发展 。 无锡提出太湖长江发展轴和沿湖生态发展环 , 苏州提出建设环太湖世界级湖区 。 南通提出建设上海北大门、北翼门户城市 。
嘉兴提出建设全面对接上海示范区 。 共谋大湾区 , 共建大廊道 。 宁波也强调谋划大湾区 , 强化与上海一体化同城化建设 。 过去几年 , 上海结合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在推进跨界地区规划协同方面进行了探索 。 所谓“跨界地区规划协同”主要指城市群层面、都市圈层面以及跨界城镇圈层面 。
按照上海2017-2035总体规划的上海大都市圈是1+10 , 包括上海、江苏4市(苏州、无锡、南通、常州) , 浙江6市(杭州、宁波、绍兴、嘉兴、湖州、舟山) 。 上海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 , 构建上海大都市圈 ,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 长三角城市群实力强 , 蕴藏着无穷潜力 , 已进入世界级城市群梯队 。
2013年 , 上海地铁11号线越过边界 , 伸入昆山6公里的花桥镇 。 6年过去了 , 苏州S1号线开始施工 , 建成后将穿过苏州工业园区、昆山市区 , 牵起11号线的手 。 上海正连同江苏、浙江酝酿出台《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 , 初步拟定覆盖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嘉兴、宁波、舟山、湖州 。 接下来 , 上海7号线准备对接太仓市 , 17号线将西延到苏州吴江区 。
都市圈间合作互动 , 高水平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 。 世界级城市群都由若干都市圈组成 , 比如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的纽约、波士顿、华盛顿都市圈 , 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的东京、大阪、名古屋都市圈 , 这些都市圈的“群峰矗立” , 让城市群由“高峰”变成了“高原” 。
上海都市圈185行动体系
长三角一体化范围包括上海、苏浙沪皖全域 , 三省一市共41个地级市 , 面积约35.8万平方公里 , 2018年常住人口约2.24亿人 。 这里还创造了我国近20%的GDP、25%的进出口总额和34%的货物吞吐量 。
本轮一体化发展空间规划率先着眼于从城市群、大都市圈、邻界地区等3个层次 , 识别空间层级 , 分级明确空间规划协同重点 。 这其中 , 在长三角区域层面 , 按照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总体导向和要求 , 提高城市能级与服务能力 , 整体统筹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
上海大都市圈层面 , 协调上海都市圈范围(90分钟通勤范围)内的城市 , 在产业、生态环境、历史人文、基础设施等多系统多维度的空间对接协同 。 在邻沪地区层面 , 通过共同编制实施跨省界城镇圈的空间协同规划 , 重点加强功能、交通、环境、设施等方面的跨界衔接 。
具体到上海大都市圈的规划与方案 , 是参照纽约大都市地区(通勤时空距离60公里左右)、巴黎大区(60~80公里)、东京都市圈(100~150公里)、伦敦都市圈(120公里)、区域范围3~5万平方公里的国际经验 , 组织形成上海大都市圈 。
按照战略愿景—行动策略—项目库(战略项目库)路线图 , 上海都市圈要形成185行动体系 。 1是上海大都市圈发展的战略愿景 。 8是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市政基础设施、绿道、蓝网、文化、产业及合作机制的8大系统行动 。 5是环太湖、淀山湖、杭州湾、长江口、海洋港口的5大空间板块 。
上海大都市圈交通规划
按照2019年的上海大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来看 , 城轨互连、通勤高铁、铁路密布的交通体系 。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表示 , 在主城区以外 , 划分了24个城镇圈 , 其中三个为跨省界城镇圈 , 东平—海永—启隆城镇圈(涉及上海、南通)、安亭—花桥—白鹤城镇圈(涉及上海、苏州昆山)、枫泾—新浜—嘉善—新埭城镇圈(涉及上海、嘉兴嘉善) 。
上海2017-2035总体规划明确表示 , 促进邻沪地区跨省城镇圈统筹 , 进一步加强功能统筹、交通对接、环境共治、设施共商 。 而目前沪浙苏三地正编制《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 , 一共涉及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嘉兴、宁波、舟山、湖州8个城市 。 陆域面积4.9万平方公里 , 常住人口约6500万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