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不上门为何成了潜规则?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文章图片
图1/1
疫情解封后 , 居民在小区外取快递 。 图/中新图片
在快递不上门的问题争论多年后 , 又一明确的强制罚款措施即将出台 。
近日 , 国家邮政局就《快递市场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 其中提到 , 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未经用户同意 , 不得代为确认收到快件 , 不得擅自将快件投递到智能快递箱、快递服务站等快递末端服务设施 。 如有违反 , 责任人员将面临最高3000元的罚款 , 快递企业面临的罚款更高达3万元 。
消息一出 , 不少网友拍手叫好 , 也有人对基层快递员的处境问题表达担忧 。 这个管理办法 , 能否解决快递不上门、私自签收的问题呢?
有专家认为 , 最大的问题在于快递企业自身 。 随着新的管理办法出台 , 企业必须调整内部运营体系 , 如果无法适应新的需求 , 抓住市场机会 , 将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
快递不上门成了习惯
经历了4次快递不送货上门之后 , 李嘉终于忍无可忍 , 在黑猫消费者服务平台投诉了快递公司 。
今年双十二期间 , 孕妇李嘉网购了不少家居用品 。 快递重量较大 , 她将收货偏好设置改为“需要送货上门” , 并在快递开始派送时 , 提前给快递员打了电话 。 然而一个多小时后 , 快递没到家 , 物流信息却显示已签收 , 最终 , 她不得不到几百米之外的驿站领取包裹 。
投诉时 , 李嘉希望“道歉、作出处罚、改善服务并送货上门” , 但快递公司只作出“将核实处理”的回应 。 几天后 , 该公司的快递员再次擅自他投、私自签收 , 李嘉怒了 , “为什么我的快递每次都不联系我?”
未经过用户允许 , 直接投递快递柜等取货点的现象几乎成了潜规则 。 社交平台上 , 和李嘉有同样经历的用户不在少数 , 不少网友提到 , 网购商品后 , 即便快递标明了“送货上门” , 但等到的往往是一条通知取货的短信 。
国家邮政局的数据显示 , 2013-2020年 , 我国快递业务单量从91.9亿件提升至833.6亿件 , 增长近十倍 , 至2021年 , 全国快递业务量已达到1085亿件 。 仅在2021年“618”活动期间(6月1日-20日) , 全行业揽收快件超65.9亿件 , 但另一方面 , 有超过70%的收件人对快递不送货上门的行为表示极度不满意 。
代收点和快递柜的存在 , 原本是收件人不在家时 , 为了投递时更便捷、安全的备选 , 然而 , 如今却成了快递员的默认选项 。
与此同时 , 快递不上门 , 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快递丢失、无法当面验货、生鲜等货物损坏、寄件人信息被曝光等等 。 李月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 疫情之后的一段时间 , 她所在小区的快递员甚至直接将包裹放在小区门口的货架上 , 接到短信后 , 住户只能对着快递包装单上的信息自行取件 。
有一次 , 她不小心取走了隔壁楼栋同一门牌号住户的快递 , 回家拆开后 , 才发现了问题 。 她只能根据包裹上的电话联系收件人 , 还要解释自己的无心之举 , “虽然是我看错了信息 , 但其实也是快递员不负责造成的 。 如果有人想浑水摸鱼 , 快递丢了都不知道谁拿走的” 。
被派单量困住的快递员
快递不上门的问题由来已久 。 李涛在北京从事快递行业多年 , 在他看来 , 这一问题背后是基层快递员的无奈和疲于奔命 。
李涛负责3个小区的快递配送 , 当日派单量在200单左右 , 电商平台促销期间 , 最多可达到500件 。 每单的派送费在1.1元 , 如果投至快递柜 , 还要支付3至5毛钱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