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工厂”长啥样——探访中信戴卡铝车轮六号工厂

“灯塔工厂”长啥样——探访中信戴卡铝车轮六号工厂
文章图片

上图 中信戴卡铝车轮六号工厂自动化生产线上 , 机器人对产品进行自动插橡胶塞操作 。 王继军摄(中经视觉)
右图 中信戴卡铝车轮六号工厂机加车间 。 王继军摄(中经视觉)
走进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的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铝车轮六号工厂 , 铸造、机加、涂装、包装等一系列工序 , 在智能化生产的99台机器人操作参与下完成 。
“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了数字化 , 关键流程可追溯 , 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可以进行查询 。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铝车轮六号工厂经理李志广说 , 自从企业开始推行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 , 中信戴卡的综合实力不断得到提升 。
2021年9月 , 中信戴卡入选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制造业领域“灯塔工厂”名单 , 成为全球汽车铝制零部件行业首家“灯塔工厂” 。 “灯塔工厂”是由世界经济论坛和麦肯锡咨询公司共同选出的数字化制造与工业4.0的示范者 , 被视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领路者 , 代表世界数字化制造最高水平 。 从2018年评选至今 , 全球目前共有90家 。
这座“灯塔工厂”到底有何特别之处?
转型瞄准“未来工厂”
身处干净整洁的车间 , 听着舒缓动听的音乐 , 看着机器人挥舞着机械臂 , 铸造转运、自动铣毛刺、自动插拔塞等工序有序完成 , 一只只轮毂实现了从毛坯到成品的蜕变 。 很难想象 , 7年前 , 中信戴卡还在为如何向“智能制造”转型做着艰难抉择 。
作为奔驰、宝马、奥迪等国际一线品牌配套供应商 , 中信戴卡面临国内外同行业竞争逐年加剧、客户对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的挑战 。 如何在竞争中赢得优势?中信戴卡意识到必须从传统制造转向智能制造 。 但是 , 这样的转型需要改变的并非某个环节 , 而是要优化集成技术、工艺、流程、产品等多个方面 。
要做国内同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 风险不可避免 。 在多方论证后 , 中信戴卡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 。
2016年 , 中信戴卡第一条智能生产线建成投产 。 “当时 , 我们想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5G应用方面开展深入应用和探索 , 实现产品产量、质量和成本可预控 , 没想到在短短两年后变成了现实 。 ”李志广认为 , 能够入选“灯塔工厂” , 关键在于中信戴卡聚焦行业痛点 , 积极推动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 , 从而实现增产降本、提质创效、绿色制造 。
据介绍 , 入选“灯塔工厂”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以数字化生产为主 , 逐步实现从研发、采购、制造、物流、供应链和客户服务的全价值链数字化;二是要实现有效制造 , 能在关键运营指标上展现出卓越的改善成效 , 如生产效率、能耗、上市速度等方面;三是要可复制 , 能在多个工厂进行复制推广 , 推动其生产、管理、研发转型升级 。
在铝车轮六号工厂 , 中信戴卡打造了轮毂柔性、闭环的“智造”能力 , 实现了整个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 , 在实现智能制造的同时 , 环境、过程、产品多方面水平行业领先 。 与2018年投产运营之初相比 , 中信戴卡铝车轮六号工厂实现了生产成本降低33%、设备综合效率提升21.4%、产品不良率下降20.9%、交付时间缩短37.9%、能源使用效率提升39% 。
“环境像电子工厂一样安静整洁 , 过程像小溪流水一样欢快顺畅 , 产品像古典诗词一样优美” , 这是中信戴卡对未来工厂的愿景 , 如今正在变成现实 。
智慧大脑“四化合一”
铝车轮六号工厂项目总投资9.6亿元 , 年产轮毂300万只 , 80%以上产品为高端产品 , 是中信戴卡探索数字化转型的“集大成者” 。 企业以30年的经验技术为依托 , 打造出了一个高自动化、高数字化、高柔性化、高智能化的“灯塔工厂” 。 这个“四化合一”的应用 , 被称为工厂的“智慧大脑”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