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培训、虚拟城镇、数字代言人… 国内外多家银行“闯入”元宇宙

2021年 , 有关元宇宙的话题一直在上演“速度与激情” , 热浪席卷各行各业 , 当然也包括金融业 。 按传统思维推理 , 像银行这种稳健型的选手 , 一般不直接冲击热点 , 但现实是 , 数字化步伐越迈越快的银行业已是迫不及待 。
理解元宇宙 , 要先从VR谈起 。
20世纪90年代初 , 钱学森开始了解到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时 , 就立刻想到要将之应用于人机结合和人脑开发层面 , 并给其命名为“灵境” 。 他认为 , 灵境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将扩展人脑的感知和人机结合的体验 , 使人与计算机进入到深度结合的时代 。 即 , 人类可以通过“灵境”深度沉浸在虚拟世界中 。
作为一种技术的深度结合 , “灵境”必会在虚拟世界中产生新的交互场景 , 包括金融业务 。 可以说 , “灵境”与元宇宙在概念上有太多相通之处 。
元宇宙(Metaverse),一般是指利用科技手段(虚拟沉浸)进行链接与创造的与现实世界映射交互的虚拟世界 , 是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空间 。 元宇宙本质上是对现实世界的虚拟化、数字化过程 , 需要对内容生产、经济系统、用户体验以及实体世界内容等进行大量改造 。
元宇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场景 , 虚拟的场景生态里 , 客户通过新型交互方式来反映自己的真实需求 。 基于此判断 , 银行有理由向元宇宙进发 。
目前 , 欧美国家已经有部分银行通过VR技术开设了分支机构 。
去年6月 , 韩国国民银行曾在元宇宙平台Gather上创建了一个“虚拟城镇(virtual town)” , 其中包括一家金融商务中心、一家远程办公中心和一个游戏场 。 在虚拟城镇中 , 客户可以凭数字身份通过视频通话等手段与客服进行交谈 , 咨询银行旗下的各项业务 , 企业则可通过平台完成招聘、线上办公 , 还可以共同参与线上娱乐活动 。
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也宣布 , 要在集团旗下4300个金融服务中心向员工开展VR培训 , 员工通过学习使用VR耳机来施展职业技能 , 包括深化与客户的沟通 , 与客户协商解决问题 , 为客户答疑解惑等 。
在欧洲 , 法国巴黎银行推出了一款VR应用程序 , 该程序允许该行零售客户在虚拟环境下访问账户、查询交易记录 。 虚拟身份、社交网络、沉浸式体验以及多样化的内容等被认为是“元宇宙”的关键要素 。
这些关键要素可以将银行的相关场景进行沉浸式虚拟化 , 并构建出一个虚拟生态 。 银行在从线上化、移动化迈向智能化的过程中可以获得丰富的虚拟生态场景 , 并孕育巨量的金融需求 。
发现需求 , 满足需求 , 商机就在眼前 。 元宇宙新场景或许会成为新战场 , 银行及早占据有利位置 , 可以为今后的业务发展赢得先机 , 国内部分嗅觉灵敏的金融业已经有所行动 。
去年11月12日 , 招联消费金融官方微信号“招联金融”发文称 , 已提交注册“招联金融元宇宙”商标 , 正式进军元宇宙 , 后续还将推出新品牌“买它消费金融”――Metacfc 。 就此 , 他们也有了明确的布局方向:计划通过普惠服务自动化、消费体验全真化、智能管家定制化等3个方面进行布局 。
6天后 , 即11月18日 , 百信银行发行了“4 in love”四周年纪念数字藏品 , 同步推出了“AI虚拟品牌官”的二次元形象 。 据称 , 该藏品基于区块链技术发行 , 具有唯一性和不可篡改性 , 是银行业首个NFT(非同质化代币)数字藏品 。
VR培训、虚拟城镇、数字代言人… 国内外多家银行“闯入”元宇宙
文章图片
百信银行AI虚拟品牌官 艾雅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