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 , 元宇宙成为热门概念 , 被称为“元宇宙创造工具”的英伟达Omniverse随之破圈被广泛关注 , 曾在GTC大会上以假乱真引起热议的“数字黄仁勋”就是用Omniverse制作的 。 然而实际上 , Omniverse最初出现并非因为元宇宙 , 更在元宇宙成为热词前 。
所以 , 为什么五年前英伟达CEO黄仁勋就开始推进Omniverse项目?“数字虫洞”的比喻有什么样的内涵?Omniverse究竟能做些什么?
元宇宙火了以后 , “第一感觉是我们的工作量翻了两三倍 , ”英伟达中国区Omniverse业务发展经理何展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内的采访人员采访时开玩笑道 。
英伟达在2019年推出实时3D设计协作工具Omniverse , 而黄仁勋提出想法并推进实施已是在五年前 。 Omniverse平台开发副总裁Richard Kerris曾在2021年4月的GTC大会上提到 , 英伟达已经为此花费了数年时间和数亿美元 。
黄仁勋曾在2021GTC大会上介绍道 , “Omniverse可以让个人模拟制造出遵从物理规律的共享3D虚拟世界” 。 在官网中 , 英伟达将Omniverse描述为“一个将3D世界连接到共享虚拟世界的平台” , 可完成实时3D设计协作和虚拟世界模拟 , 将图形、AI、模拟和可扩展计算整合到一个平台上 。
所以Omniverse可以做些什么呢?
比如可以解决基站布局设计难题 。 如何投入最小、最高效建设基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科学问题 , Omniverse可以帮助其完成5G基站数字孪生模拟 , 建立每个地方的人流、数量、时间分布的数据模型 , 完成城市模拟及AI算法评估 。 也比如在山火出现时 , 可以通过Omniverse模拟预测山火的蔓延路径和规模 , 从而得到抑制火势的最佳策略 。
没有元宇宙时就有的元宇宙工具 , 为何创生?
最简单的理解 , Omniverse本质就是让原本不相通的软件相融合的平台 。
何展举了一个例子 , 建筑设计师在做室内装修渲染时会用到很多软件工具 , 而这些软件并不属于同一家软件公司 , 数据互不相通 , 格式转换困难 。 Omniverse平台就是让不同工具(软件)在一个界面内同时操作 , 省去大量的时间 。
所以英伟达这样一家定义了GPU , 彻底改变了并行计算的人工智能计算公司为何会想到推出Omniverse?
“在四五年前 , 我们就开始想未来大家说的数字虚拟世界(元宇宙) , 在那个世界里如人、物、场景等各种数字资产的构建 , 都需要设计师、美术家、艺术家等各种各样的创意人员 。 他们一直是英伟达用户 , 我们的技术迭代就建立在对他们痛点的洞察 。 ”何展表示 。
在2017年 , 英伟达第一次发布了AR/VR视频 , 从那个时候开始 , 英伟达开始展露Omniverse的初步想法 。 2018年 , 英伟达发布了实时光线技术 , 将实时光线追踪与AI结合起来落地应用 。
【黄仁勋五年前就想元宇宙了?英伟达:不是为元宇宙而元宇宙】“实时光线追踪技术让我们看到一个新的可能 , 它可能会给创意市场增加2000-3000亿美金市场 , 促进设计师用这样的技术做出他的作品 。 有了图形可视化与AI之后 , 后来发现还可以结合以前做的物理学引擎、XR技术 , 之后就进一步衍生出把这个技术打造成一个平台的想法 。 后来发布的Omniverse就是包含各种渲染技术提升的结果 。 ”何展表示 。
回到最初的问题 , 对于Omniverse最初为何出现 , 何展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总结道 , “Omniverse不是为了元宇宙而元宇宙 , 而是在技术不断迭代的过程中走到了这一步 。 在不同时间段内 , 针对客户的应用、几大类技术都成熟了 , 这时我们就认为未来可能会用这些技术创造新的数字3D世界 , 或者说元宇宙 , 这个平台就自然而然打上了元宇宙的标签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