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电影中的“机器人工友”正在成为现实 。
在广东汕头碧桂园金平项目工地上 , 一名产业技师协助机器人加注瓷砖胶后 , 在平板电脑上选中作业区域并下发指令 , 机器人迅速启动前往指定位置 , 进行自主铺砖施工作业 , 动作娴熟麻利 , 不到一分钟就贴好了一块瓷砖;在腻子打磨作业区 , 腻子打磨机器人接收到产业技师的指令后 , 立即开始高效率打磨作业 , 并同步反馈作业完成进度……
2021年12月30日 , 在这个项目工地上 , 8款施工机器人、6款运输及上料机器人 , 穿梭在5个集中工作站中 , 首次顺利实现了多机协同装修施工作业 。 自此 , 碧桂园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智林”)打造的智能建造体系多机施工系统完成验收 。 这意味着博智林向着智能建造目标又迈进一大步 。
锚定机器人赛道
“我国建筑业创造了诸多世界第一 , 同时也面临着产品性能欠佳、资源浪费巨大、安全问题突出、环境污染严重、生产效益低下等问题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烈云说 。 当前 , 我国建筑业大而不优 , 多数企业还停留在“搬砖头、扎钢筋、浇混凝土、装模板”的水平 , 先进水平的工艺技术和工程技术整体应用程度偏低 。
同时 , 由于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老龄化严重、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地等原因 , 导致用工荒、用工成本上升等问题持续加剧 。
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改造建筑业?建筑工人出身的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认为 , 无论是考虑效率、质量、安全性还是成本 , 机器人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
锚定机器人赛道 , 2018年7月 ,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成立 。 公司定位为行业领先的智能建造解决方案提供商 , 聚焦建筑机器人、BIM(建筑信息模型)数字化、新型建筑工业化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应用 。 希望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 , 探索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 助力建筑业转型升级 。
“我们要把建筑工人从繁重、重复、危险系数高的岗位上解放出来 , 部分工作由机器人来完成 。 ”杨国强说 。
基于这种愿景 , 博智林的技术研发根植于实践 , 非常注重实用性 。 “建造房子涉及的工序有很多 , 我们通过机器人先取代对工人来说最繁重、最劳累的工作 , 以及那些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作 , 比如乳胶漆、腻子的刷涂等 。 ”博智林机器人与智能产品研究院院长许安鹏说 。
“机器人正在积蓄澎湃的力量 。 未来应该是机器人在工地上走来走去 , 我们则像生产汽车一样在工地生产房子 。 ”杨国强说 。
引领建造创新
房企进军机器人 , 听起来似乎很不可思议 。
其实 , 博智林建立之初 , 外界就有一些不同声音:机器人研发属于高新科技产业 , 房地产行业并不具备这种基因;也有声音称科技研发投入大 , 风险太高等 。
许安鹏说 , “提到机器人 , 一般人都会想到工业机器人 , 这是目前机器人领域最成熟的一类 。 在建筑机器人领域 , 全球一直处于空白状态” 。
事实上 , 因作业环境恶劣、场景差异性大、施工面复杂多变 , 建筑机器人在核心零部件以及核心算法的要求方面与工业机器人等产品有很大差异 。 在没有经验可循的情况下 , 技术攻关的难度可想而知 。
“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中 , 智能建造没有经验可以借鉴 。 ”据许安鹏介绍 , 博智林的团队为机器人研发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研 , 以混凝土施工机器人的研发为例 , 从2019年3月份至6月份 , 团队用了3个月时间去改良机器人 , 终于将单次作业面积从10平方米/次 , 提升至连续作业2小时以上 , 完成100平方米以上的整平工作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