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变了( 二 )


腾讯变了
文章图片

数据来源:199IT数据
这种趋势还体现在 , 阿里、京东双十一 , 销售额增速放缓;黑马拼多多 , 活跃用户数量增速放缓;各位互联网巨头的财报数据 , 同样进入增长停滞 , 阿里巴巴2021年第二、三季度营收增长均不及预期 , 非美国会计准则下 , Q3调整后净利润为285亿元 , 同比下降39% 。 而同期 , 腾讯净利润同比仅增长3% 。
当微信及Wechat合并用户增长至12.6亿人时 , 几乎每个中国网民都已成为微信用户 , 是行至顶峰的荣耀 , 却也意味着时代的转折已无可辩驳 , 互联网巨头以C端用户增长为卖点来讲故事 , 将成为过去时 。
B端市场 , 取而代之 , 成为新的增长逻辑 。
这里有广袤的市场空间 。 普华永道的报告预测 , 中国互联网的下一个风口在B端 , 科技企业赋能B端 , 服务C端 , 将成为主流商业模式 。 预计到2025年 , 这一模式给科技企业带来的整体市值将达到40万亿至50万亿元 。
跳脱出互联网产业自身的格局巨变 , 发力B端 , 也是时代的必然需求 。 2020年 , 中国新增人口仅为48万 , 人口提前达峰 , 经济增长的动能只能来自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 高速度到高质量发展转型迫在眉睫 。
以5G、大数据、AI等为核心的第四代工业革命启动 , 与中国产业升维形成历史性交织 , 数字化成为优化传统产业效率的关键 , 这里 , 无疑将是互联网巨头及各传统行业下一场鏖战的主阵地 。
据统计 , 2005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仅为2.6万亿元 , 到2020年猛增为39.2万亿元 , 其所占GDP比重也由2005年的14.2%提升到2020年的38.6% 。
新冠疫情以来 , 电商、线上办公等快速发展 , 而数字技术在抗疫实践和社会治理中的优势也充分显现 , 为中国“一枝独秀”的经济增长立下汗马功劳 。 2014-2019年 , 数字经济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率均超过50% , 而2020年的贡献率则接近70% 。
共建而非颠覆 , 腾讯有备而来
如果说 , 数字经济中 , 消费互联网的关键词是“颠覆” , 线上模式颠覆线下 , 那么产业互联网的关键词则是“共建” , 价值共享的部分超过价值转移 。
某种意义上 , 回溯2018年以来腾讯的各种举动 , 可以发现 , 曾被人质疑“没有B端基因”的腾讯 , 早已开始为今天的局面所筹谋 。
2018年9月 , 腾讯进行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架构调整 , 最大亮点即新组建了面向产业互联网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 , 其判断正是 , 行业趋势在发生变化 , 消费互联网在向产业互联网迁移 。
三年多时间过去 , 腾讯结合云计算及AI的技术优势、海量用户的连接优势等 , 在智慧出行、能源互联网、智慧零售、智慧农业、AI质检、数字政务上全面开花……形成了多端业务、多引擎驱动增长的战略布局 。
【腾讯变了】腾讯也曾经表态 , 希望成为各行业数字生态的“共建者” , 而不是传统互联网行业所扮演的“颠覆者”角色 。 那么 , 在新时代里 , 其优势是否能像上两个时期一样 , 延续下去?
核心优势:连接能力依然无出其右
相比阿里和百度起家业务就是B端 , 腾讯最核心的优势在于社交 。 通过微信、QQ这两款现象级产品 , 腾讯几乎将每个使用手机的中国人 , 都链接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
复盘可见 , 每次站在命运的转折点 , 腾讯能够脱险 , 都是通过这一核心资源——连接能力的赋能和变现得到的 。
第一次 , 其将连接能力赋予自身 , 从QQ表情秀开始摸索 , 拓展到游戏、视频、音乐、阅读等数字文化产品 , 以此为基础的增值服务收入成为腾讯营收的顶梁柱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