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 , 腾讯首次在年报中单独披露“增值服务收入” , 当年为8亿元;2020年 , 这一板块贡献营收2642亿元 。 15年 , 超过300倍增长 , 解决了腾讯根本性的生存问题 。
第二次 , 其将连接能力开放给互联网盟友 。
这次连接 , 以股权为纽带 , 以流量资源的赋能为核心 , 腾讯这一时期的金句是 , “把半条命交给了合作伙伴” , 京东、拼多多、美团等都从中受益良多 。 正是在微信的流量加持下 , 拼多多用户数量得以反超淘宝 , 上演“不可能的逆袭” 。
通过这一轮对外开放和共享式的赋能 , 腾讯至少获得了三重收益 。
其一 , 形象脱胎换骨 , 在3Q大战时期被全行业杯葛的腾讯 , 以投资替代模仿 , 其“安静”而“隐形”的投资风格 , 获得了刘强东、王兴、黄峥、王小川等个性十足大佬们的认可 。
其二 , 在这轮开放赋能过程中 , 腾讯云、金融支付等B端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 这让其2018年后的转型成功试水 。
其三 , 收获丰厚的投资收益 , 为下一步转型的试错期“广积粮草” 。 仅京东一项投资 , 腾讯实现浮盈千亿 , 而通过向全体股东分配京东股权 , 实现利益共享 , 减少了直接减持带来的震荡 , 颇受市场认可 。
第三次 , 就是现在 , 腾讯选择将与12亿消费者的超强连接能力 , 和背后的大数据、AI技术一起 , 开放并赋能给中国各行各业的传统企业 。
2020年末 , 企业微信服务超过550万名企业客户 , 使其实现更好的内部沟通 , 并与超过4亿微信用户连接 。
而2021年半年报显示 , 微信小程序的日活用户已经达到了4.5 亿 , 日均使用次数稳步增长 , 相较2020年提高32% 。
文章图片
2021年 , 微信带动就业岗位数达到3684万个 , 在2年时间里新增超过1400万个 。
正如腾讯所意识到的那样 , “社会价值就像是一片土壤 , 它是整个企业发展的根基 , 根扎得越深 , 长在上面的用户价值和产业价值 , 才能更加枝繁叶茂” 。
技术和流量“下乡” , 标准产品率先赋能
企业真正的价值 , 在于解决社会痛点 。
腾讯所擅长的 , 是流量 , 是连接能力 , 这背后归根结底是人才 , 是技术 , 这是众多传统企业所匮乏的 , 也无力支付的 。
当腾讯转身拥抱实体经济 , 意味着高端人才与技术的全面下沉与扩散 , 这对提升经济效率和社会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
为了呼应振兴乡村的号召 , 腾讯招聘了出生于农村的农业博士 , 下地种田 , 站在农民与AI之间 , 思考并设计在AI种植、产品销售及普惠贷款上 , 腾讯可以如何发力 , 全面联动 。
每一次技术的下沉 , 都意味着社会的某个环节变好了一点点 , 而正是点滴向好的汇聚 , 促成整个社会价值的增长 。
这也是腾讯拥抱实体经济的初心 , “我们希望以服务用户的能力 , 助力实体经济中的个体和小微;深耕产业解决方案 , 为实体经济中各行各业提能增效;推动社会可持续创新 , 助力化解实体经济中的难题” 。
在疫情中 , 微信、QQ、企业微信、腾讯会议、腾讯文档 , 共同助力开会、开工、开业的民生问题 , 解决复工、复产的问题 。
免费的标准产品赋能全社会 , 快速扩大用户市场 , 服务于“daily work” , 而付费版提供更多增值服务 , 负责创造营收 , 如腾讯会议企业版已在能源、医疗及教育行业提升了渗透率 。
弯下腰来 , 深入千行万业
在腾讯文档、腾讯会议这类标品之外 , 腾讯还弯下腰来 , 深入各行各业 , 当好数字化助手 , 满足各类不同群体的需求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